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间盘的组成部分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等发生退行性变,尤其以颈椎髓核病变最为常见,再加上各种外界因素的刺激,造成纤维环变性,弹性减弱易出现裂缝,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之处突出甚至脱出游离,使邻近的脊神经根、硬膜囊甚至颈髓受压,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当压迫神经根时,则会引起颈肩部疼痛、酸胀、活动受限,伴随该神经分布区出现双上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过敏等症状。在现代微创介入疗法中,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不失为一种良好选择,它具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微创伤、无副作用、治疗费用少、易被患者接受等特点,值得研究和推广。目的:观察两种方案(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单一的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神经根受压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差异,探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对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此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探索有益的、规范化的治疗方式并提供有意义的临床依据,以便更好发挥微创联合疗法治疗本病的优势和潜力。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的神经根受压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人60例,按照随机盲法设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一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与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三个月患者的疼痛改善及评分情况;以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为观察指标,观察两周后疗效改善情况,最终得出准确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际统计病例60例。(1)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两组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2)疼痛改善情况: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观察指标,组内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一周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三个月与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一周与术后24小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三个月与术后一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三个月与术后24小时疼痛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三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疼痛改善程度更为明显。(3)疗效改善情况: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优良率治疗组为63.3%,对照组为23.3%,两组总优良率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疗效分布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其疗效改善情况较好。在给病人的临床施治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方法在治疗神经根受压型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时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在治疗此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以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并且其近期、中期、远期疗效均高于单一射频靶点热凝术。在疗效改善上,两组均可有效改善治疗后症状,具有较好的有效率和优良率,并且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在疗效改善方面优于单一射频靶点热凝疗法,值得临床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