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增加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农产品产量的波动,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产增收等,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引发全球性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黄河流中游陕西段榆林地区、延安地区、西安地区近6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说明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利用三个地区的气象产量变化曲线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的影响;调查了该区域目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综合分析目前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去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及政策性建议,为准确认识现阶段黄河流域中游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机环境影响提供资料,对区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对1951-2010年黄河流域中游陕西段具有代表性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日照观测数据分析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正处在暖期,并有暖干化趋势。60年来气温以0.344℃/10a的速率升高,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春季;年均降水量波动较大,并以-11.83mm/10a的速率减少,夏秋季节降水减少幅度最大,春季次之,冬季减少幅度最小;日照时数呈整体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53.16h/10a,秋冬季节平均日照时数减少幅度较大,以冬季最为明显。2.利用黄河流域中游陕西段榆林、延安、渭南地区三个地区1989-2009粮食产量、小麦、玉米的单产数据资料,以粮食作物单产(kg/hm2)为因变量,以时间为自变量,采用分段线性拟合,得到趋势产量方程为,1989-1998:y=236.02x-462957(R~2=0.4252);1998-2009:y=360.36x-712122(R~2=0.7924)。说明在研究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气象产量增加不明显,玉米气象产量大幅增加。利用1991-2010年的各地区的气象总产量与年均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的相关分析表明,作物产量与气温升高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减少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减少呈正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3.通过建立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评价指标,分析目前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对农业影响范围广且不确定;气候变化使生态脆弱区农业气象灾害及其损失更严重;气候变化进一步加重农业污染;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较低,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较差;社会、经济因素制约农民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4.针对研究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该区域当前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建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技术体系;针对农业生产不同环节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发展低碳农业;转变政府对农业生产各方面的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生产主体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拓宽农业服务部门与农民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交流渠道;关注极端天气现象,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