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考察了第二届克利夫兰政府时期,委—圭边界纠纷的发展情况、克利夫兰政府的外交决策及其与英国既斗争、又妥协,最终合作解决纠纷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该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作初步的探讨。全文共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委—圭边界纠纷的起因和英委两国在1895年美国插手之前的边界谈判情况,作为一个背景介绍。欧洲列强在美洲的殖民争夺造成委—圭两国间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的边界。这种历史上形成的争议,在英国提出“尚伯克线”之后开始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边界纠纷。为此,英委两国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50年的谈判,但均无结果。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第二届克利夫兰政府由关注纠纷发展到积极干涉、由置身事外转向对英强硬的多方面原因及英美两国初步的交涉和斗争。1895年7月,美国国务卿理查德·奥尔尼给英国的措辞强硬的照会,标志着美国正式介入边界纠纷。英国政府予以断然回绝,由此引发委内瑞拉危机。 第三章扼要分析了英美两国由对抗转向合作的原因,具体论述了两国和平解决危机的过程。国内股票市场的动荡和危机使得美国的反英情绪很快冷却下来,而英国也因在欧洲地位孤立,不愿再与美国在美洲发生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两国经过近一年的谈判,最终就边界仲裁达成协议。 第四章交待了边界纠纷的最终解决结果,探讨了美国干涉边界纠纷的意义。在美国的压力下,委内瑞拉与英国签订了《华盛顿条约》,接受了英美达成的协议。1899年,仲裁法庭裁定了委内瑞拉与圭亚那的边界线。美国通过干涉边界纠纷,不仅重新诠释了门罗主义,提高了自己在美洲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而且客观上推动了英美关系的改善,使这一事件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第二届克利夫兰政府在干涉委—圭边界纠纷时,以委内瑞拉的代理人自居,借口维护门罗主义和美洲国家的主权独立,实现将欧洲列强的势力挤出拉美的目的。这次事件之后,英美两国在拉美地区调整了关系,为下一个世纪中的英美和解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