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殉狗习俗是商代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在殷墟历年来发掘的商代墓葬中,不管是贵族或平民墓,多半见有在棺底或棺面上下殉狗的现象,在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和祭祀坑中,也陆续发现了不少填埋有狗的坑。本文依据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商代殉狗习俗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初步探讨了其流变过程及其相关问题。全文分六章,包括绪论、殉狗的类型、殉狗的方式、殉狗习俗的源流、殉狗的目的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结语等。本文认为,商代殉狗习俗以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为主要特征。根据发现位置和场合的不同,可分为墓葬中殉狗、建筑基址中殉狗和祭祀坑殉狗三种类型。殉狗的方式主要有生殉和死殉两种。殉狗的头向和随葬品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商代前期是殉狗习俗的出现和发展期,而商代后期则是殉狗习俗的繁荣期。不同形式和场合殉狗的目的和作用也常常大相径庭。总的来说主要有守卫、驱邪、奠基和祭祀献享等功能,墓葬中的殉狗,除了具备守卫等功能外,还有可能作为墓主人的宠物而殉葬。商代殉狗的死殉、生殉方式及头向规律都是为了方便按照墓葬的规制进行殉埋而产生,殉狗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跟墓葬规模和等级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代后期,墓葬中的殉狗在形式和方式上开始有了地区性差异,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不同遗址或墓地的殉狗形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种现象是商代殉狗习俗随着时间和范围的变化而逐步演变的结果。建筑基址中殉狗并不是普遍存在的,而应该与建筑的功能或某种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祭祀坑殉狗在不同的场合中出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还与等级制度有一定关系,并从属于商代的祭祀制度。新石器时代和二里头文化时期,众多的动物埋葬坑和墓葬殉牲现象为商代殉狗习俗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商代殉狗习俗并不是直接吸收或借鉴前期或同期的其他文化类型的文化因素发展而成的,而是商代本身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文化习俗,是商文化本身发展的产物。商代殉狗习俗的普及是自上而下来完成的,在商代的殉葬和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商代殉狗习俗以畜牧、狩猎业的发达和养狗的普遍性为社会背景,以鬼神思想的盛行和“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为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