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碳纳米管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是随着碳纤维的气相生长制备过程中偶然被发现的,但是当时被当作别的产物而未引起科学家足够的关注。直到1991年,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饭岛澄男博士在电弧蒸发石墨过程中发现了阳极附近出现的碳纳米管,并对其微结构进行了首次报道,自此之后,碳纳米管逐渐变成了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材料。因为其结构及尺寸的特殊性,表现出了超越传统材料的优良力学、热学及电学性能。研究者们通过激光蒸发、电弧放电以及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均制备出高纯度的单壁及多壁管,并且尝试用多种方法将碳纳米管制备成宏观材料,如纤维,薄膜及块体材料等。尤其纤维的应用市场十分广阔,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通常合成碳纳米管纤维的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原位纺丝、液相纺丝、阵列纺丝等方法。大量文献查阅的结果表明实验测得微观尺寸的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13-150 GPa),但制备成宏观纤维后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已报道的强度范围约为0.5-2 GPa,大大低于碳纳米管本身的强度,从而限制了其机械加工能力。本文对碳纳米管微观制备、宏观成型、宏观体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制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做了如下几方面研究:利用基线法,以维纶作为基线,差异化制备出了不同厚度及尺寸的碳纳米管基线复合纤维,并通过水煮工艺将维纶彻底去除,获得纯碳纳米管纤维。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纤维是由5-10 nm的双壁或多壁纳米管束聚集而成且具有一定取向度,拉曼光谱结果表明SP~3缺陷较低,石墨化程度高,抗拉强度约为1 GPa。运用辊压及加捻工艺对其进行致密化,经致密化之后的纤维抗拉强度平均达5.5 GPa,延伸率为20%以上,平均电导率约为6.7×10~5S/m,相较致密化前性能提升较明显。尺寸稳定性好,50 mm夹距拉伸测试中抗拉性能仍不低于5 GPa。与碳纤维、凯夫拉纤维等高强纤维和已报道的碳纳米管纤维相比,综合强度韧性导电性能都处于领先水平,工艺方法简便,产品稳定可靠,为中试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指导性思路。以维纶为基线,制备出碳纳米管长纤维,微观表征结果表明纤维包覆层主要由直径5-15nm双壁和多壁碳纳米管构成管束组合而成,通过水煮工艺去除维纶得到碳纳米管纤维。通过控制加捻的捻度使纤维具有了弹簧结构,抗拉强度达300MPa以上,杨氏模量超过30GPa,断裂伸长率范围为20%-200%,且能量密度超过40 J/g,对比钢弹簧0.14J/g的能量密度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对比已报道的碳纳米管弹簧,兼具高强高韧高能量密度的性能,未来有望在诸如汽车、航空航天、机械精密加工等应用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将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PBO)作为基线,利用碳纳米管高比表面积附着力强(实测值0.2N/mm)的特点,结合基线法工艺制备出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经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包裹层厚度的增加,纤维抗拉强力稳定性越好。通过对照实验,在同等条件下500h光照老化试验后,PBO纤维的拉伸载荷只有初始的40%,而碳纳米管/PBO复合纤维依然可以保持初始拉伸强度,表明本文中制备的碳纳米管包裹层可以有效的作为紫外-可见光屏蔽层,而且结合基线法工艺,非常有希望在材料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
其他文献
介绍了我国“强县扩权”的历史沿革,总结了“义乌扩权”的经验,针对“义乌扩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对策。
本文利用混合单调方法,构造了一致收敛于一阶泛函微分方程周期边值问题的解的单调序列,而方程中所包含的函数并不具有任何单调性。
根据整车方案的调整,对落砟斗及3种石砟储存方案做了分析比较,确定了改进方案。并对新方案中落砟斗增设的回收闸门做了承载校核分析,结果表明回收闸门满足设定的工况需求。
花卉业已成为世界上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最有潜力和前途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本文从国内外花卉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出发,分析了襄樊市花卉产业的现状、存
2020年年末,中国、美国和欧洲不约而同地掀起互联网超级平台反垄断浪潮。如何认识这一轮互联网超级平台反垄断的本质,无疑是首要问题。综合考察中美欧三地各自应对内在挑战的
三岛由纪夫追求日本的传统美,坚持“神”格的天皇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然而战后日本宣布天皇的“人”格化,表面上实行了民主,实际上处于美国的操纵之下,丧失了国家和民族的主
新《律师法》第33条规定的律师会见“不被监听”与《刑事诉讼法》第96条中的“侦查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并不矛盾,律师会见“不被监听”,指的是不被电子监听,侦
设总体X的分布函数为F(X),而X_1,X_2,…X_n是X的简单随机样本.本文讨论了概率P(X>E(X))=1—F(E(X))的估计问题,提出了一些强相合估计,同时也就证明了不存在合理的无偏估计.此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基本可以归纳为"要想富,先修路",算是一项惠民政策。然而,由于执行政策的仓促和僵硬,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