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特点及中医证候学特征,探析溃疡性结肠炎不同分期、病情程度的肺功能损伤、中医证候、肠镜镜下表现及三者间的相关性,联系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3月期间,北京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西苑医院、上海龙华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及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符合UC诊断且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UC一般资料、症状、舌脉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同时对病人进行血液、肺功能、胸片、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另回顾性调查“‘973’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关完整病例,摘取相应观察项目。研究结果流行病学调查共纳入261人(肺功能损伤调查为199人,肠镜病变调查197人,肺功能、肠镜及证候相关性调查171人)。其中,男性143人,女性118人,男女比例为1.2;年龄18-70岁,平均40.11岁,31-40岁年龄段最高发;体脂肪健康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在15.12-38.63之间,平均21.49±3.04;文化程度以大学为主,其次为高中、初中;所收集病例北京、河南、上海籍人数较多;UC病情常因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不畅等加重;病程20天-33年,2-6年较多,平均为5.41年;临床分期、分型、病情程度分别以活动期、慢性复发型、轻度最多,病变范围多在直乙和乙状结肠,全结肠型发病率亦不低,口腔复发性溃疡、脂肪肝、神经性皮炎分别为前三位的肠外表现;58.62%的UC病人会出现胸部症状,其中气短、咳嗽、胸闷出现频数较多;中医症状积分0-80分,平均27.79±14.64分;临床活动指数0-22分,平均6.02±3.67分,<5分病人较多;内镜指数0-11分,平均5.4±2.33分,肠镜下分级、粘膜组织学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均以Ⅱ级为主;UC患者中63.3%肺功能均有改变,其中活动期占63.9%,轻中度者占85.7%,受损类型以气流受限(34.7%)、弥散量下降(32.7%)等异常较明显;血小板(PLT)检查59-573×109/L,平均(262.0±91.12)×109/L;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结肠镜下分级、肺功能损伤、血小板计数在活动期、缓解期不同分期及轻、中、重不同病情上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检验中,大肠湿热型UC中有54.3%可出现气流受限,脾气亏虚、血瘀肠络型中分别有53.2%及52.2%出现弥散量下降;肺功能与肠镜损害关联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镜指数呈正相关(P<0.05);中医学证候分布与结肠镜镜下损伤及肺功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型粘膜损害较重(33.3%),血瘀肠络型肠粘膜变脆明显(48.5%)。研究结论纳入UC的病例中,男性为主,发病年龄偏大,BMI指数大多在正常范围,患者受教育程度大多较高,高发区集中于大城市,常因饮食、劳累、情绪不佳而加重。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临床上活动期、慢性复发型多见,病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肠外表现并不少见,病变以直乙结肠型最多。绝大多数病人均会出现胸部症状,肺功能异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流受限、弥散量下降、残/总比升高等异常,且常与UC的活动性及病变程度相关,以活动期、轻中度病患肺功能改变尤为突出。其临床活动指数、肠镜下及粘膜组织学分级均以轻度为主,PLT计数多在正常人范围内。活动期以及重度UC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结肠镜下分级、肺功能损伤、血小板计数均较他组有明显差异。在探究肺与大肠相关性中,发现中医学证候分布中的大肠湿热者多有气流受限的肺功能异常,脾气亏虚、血瘀肠络型常呈现弥散量下降改变;肺功能与肠镜表现关联性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与内镜指数呈正相关;在证候与肠镜表现上,大肠湿热型UC肠粘膜溃疡、糜烂、渗出物明显等损害较重,血瘀肠络型肠粘膜交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