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采用检察公益诉讼方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新时代未检工作内在要求。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而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地位。然而,面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现实需要,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却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总结不够等突出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采用检察公益诉讼方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新时代未检工作内在要求。2020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进而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地位。然而,面对未成年人保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现实需要,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却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总结不够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深入开展。此外,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是以未成年人为保护对象构建的特殊诉讼类型,与其它行政公益诉讼类型有着显著区别,不能简单套用既有理论。因此,立足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和检察监督需要,系统研究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既有理论价值,又具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主要从检察机关履职行权角度,重点讨论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的内涵、特征、原则、案件范围、立案条件及与撤销监护权纳入公益诉讼程序等问题。本文正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基础理论。该部分从历史发展和规范解释两个视角对“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国家亲权原则、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与协同保护原则等指导原则,并对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典型特征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案件范围是诉讼阀门,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仅原则性授权,最高检发布的有关规定也较为笼统。该部分系统梳理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中的案件范围,总结出法制化不足、公共利益不易界定、行政机关职责不明晰等案件范围拓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案件范围法制化完善的具体路径,包括注重检察机关立案条件设置的案件范围拓展功能、监护权撤销制度纳入公益诉讼整体设计等。第三部分,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立案条件。立案条件指检察机关是否作为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处理的条件。该部分将立案条件分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损害”、“损害后果涉及公共利益”等条件,并结合着具体案例和相关理论对每个条件进行了深入阐释,初步勾勒出立案条件的基本面貌。第四部分,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特殊程序机制。该部分聚焦监护权撤销融入检察公益诉讼问题。在监护权撤销制度与公益诉讼的关系上,特别是是否属于公益诉讼存在分歧。该部分主要从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两个角度,论述了监护权撤销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整体设计的正当性。并从程序机制衔接上,探讨了检察机关“督促”“支持”起诉、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与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关系。
其他文献
婚姻家庭案件具有身份性、情感性、伦理性和社会性等特有属性。伴随着我国婚姻家庭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且渐趋复杂化,调解在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解的过程并非仅仅是适用法律的过程,司法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论文从司法政策的变迁历程出发,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相关司法政策为主要分析样本,对不同时期人民法院调解婚姻家庭案件司法政策的形成背景、相关内容和落实情况进行研究
职场性骚扰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成为许多女性甚至男性的职场噩梦,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不利于营造健康良好的的工作环境。我国《民法典》颁布以前,行业领域防治职场性骚扰以及受害人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和《侵权责任法》。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该法第1110条首次在我国民事基本法中规定禁止性骚扰,位于《民法典》人格权编身体
近年来,SARS、H1N1、COVID-19等引发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导致国际贸易对公共卫生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鉴于此,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国际贸易的限制。这些措施不仅会恶化疫情蔓延下的世界经济,破坏WTO框架下国际自由贸易规则体系,对贸易自由产生破坏效应,还会影响抗击疫情的医疗和民生物资的进出口,不利于国际合作抗疫和全人类健康权的保障。虽然出于审慎角度防控疫情之目的,国家有权
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将非法放贷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始于2004年的武汉市涂汉江案,刑法学界对非法放贷行为应否入罪、能否入罪的争论也就此引发。及至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又以“批复”的形式否定了非法放贷行为入罪的合法性。然而,2019年两高两部又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再次将非法放贷行为定性为非法经营罪。最高司法机关对非法放贷行为法律性质的认定,经历了“有罪→无罪→有罪”的过程,然而该“否定之否定”的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面部识别技术在各国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其应用领域从国家安防拓展到金融交易、公共交通、营销零售以及医疗教育等领域。面部识别技术在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同时,也给自然人面部特征信息带来了挑战。面部特征信息是自然人面部生理特征信息化的表现,与人格尊严密切相关,如果不当收集和使用,可能会严重损及信息主体人身财产权益,探讨面部特征信息的私法保护尤为必要。有鉴于此,本文从以下五个部分入手,对面
专利制度自其创设以来,一直保障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创新力量,为人权的实现与社会的进步保驾护航。但在某些社会情景下,专利制度难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权保障进程。尤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数以万计的患者需要得到专利药品的治疗,药品专利权可能成为公共健康权保障的一条潜在的“阻碍”。如何克减药品专利权,以求保障公民健康权成为一项重要议题。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是在国际疫情的形势下解决药品可及
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立法和监管的不断强化,证券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更加被重视,我国的证券律师行业也随之不断完善发展。在资本市场中,律师作为公司的代理人,在其公司公开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时,理应恪尽职守,最大限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利益。但其在证券市场提供专业性法律服务,查验公司行为以保证其合法性的同时,也肩负着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责任。而这一责任,正是证券律师“看门人”功能的体现。证券市场也迫切需要
1917年10月,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者的列宁,领导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个革命胜利后,如何更高效的进行治理成为这一国家必须去面对的重大事项。尽管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治理的理论因为列宁的逝世使实践的时间变得非常的短暂,但在治理过程中,仍然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从1917年列宁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到1924年列宁的逝世这段时间,是列宁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几年,同时也是本
人工智能能够模仿人类行为和深度自我学习,从而扩展人类智力。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人工智能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其出现突破了人类对发明和发明人的传统认知。本文以人工智能生成物可专利性为研究核心,在充分研究人工智能及生成物的内涵、论证人工智能生成物具备知识产权属性的基础上,限定研究对象为人工智能生成的技术方案,最终实现对人工智能生成物专利保护研究。同时,以欧美等国家对人工智能生成物保护的态度为参考,试图对我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建议的特殊激励功能、内容上的合意性和程序上的枢纽性决定了其对量刑裁判的更强制约力。正因此,新《刑事诉讼法》第201条要求法院“一般应当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但问题是,这一规定是否合理?有哪些具体涵义?实施效果如何?有无改进空间?这些问题仍需要系统性研究。鉴于此,本文拟运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梳理第201条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内涵,检视认罪认罚案件中量刑建议的制约效果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