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阈下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对比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顺应论最早由耶夫·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中首次提出,该理论指出:使用语言实质是以顺应交际需求为目的,在各种意识程度下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翻译既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又为语言使用的特殊形式,所以基于顺应论角度来探讨翻译具有现实意义。鉴于众多语境因素都会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因此翻译在顺应论视角下,可被视作译本以顺应具体语境为目的,在各种意识程度下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本文把《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顺应论从结构顺应及语境顺应两大维度对其进行比较与探讨。针对这两个翻译版本,本文把翻译活动实践与顺应论内核相结合,详细对比了两者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手段,并进行了细致阐释与分析。在对比分析研究中,揭露出由于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差异而导致译本差异的内外在原因,以及翻译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得出以下结论:翻译为一种顺应语境的动态过程,译者须通过动态而全面地考虑结构及语境因素,来对语言作出合理的选择,最终才能实现成功翻译;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实质是其在对具体语境结构因素的动态顺应过程中,选择的一个侧重点,并不存在优劣之分。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顺应论,站在语境顺应视角展开对翻译的探究,一方面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维度、客观的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全面、综合的视角。
其他文献
不是做企业研究的,对企业经营模式自然没有发言权.但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走访了数百家内、外资企业,形成一个看法:适宜的就是最好的.
通过对我院近2年18起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引发原因进行护理缺陷分析,对存在的护理缺陷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使护理人员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尽最大努力改善服务,以科学
目的 观察研究骶管阻滞应用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3-6岁小儿下肢手术40例,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0.5%盐酸利多卡因+0.5%盐酸罗哌卡因,B组:1%盐
转变服务模式成立入院、出院接待处护理单元,将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通过对服务流程的集中整合,为病人提供专人指引、专人协助办理或代办理入院、出院的服务,从而缩短病人的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