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利用256层螺旋CT评估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着重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症时,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显示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期间因CT平扫或B超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提示胆囊结石的病例作为实验组(胆囊结石组),使用血管对比剂碘帕醇(370mgI/ml)或碘海醇(350mgI/ml)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并行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成像;选取同研究时段内因各种原因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非胆囊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非胆囊疾病组),使用血管对比剂碘帕醇(370mgI/ml)或碘海醇(350mgI/ml)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并行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成像。观察并记录两组资料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显示率、显示评分、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胆囊的CT显示情况,胆囊结石组进一步分为单纯胆囊结石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组、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症组。统计方法:1.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显示率的差异。2.采用t检验比较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显示评分的差异,然后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单纯胆囊结石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组、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症组及对照组)胆囊动脉及胆囊管显示评分的差异。3.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胆囊结石组与对照组胆囊动脉及胆囊管走行变异的差异。结果1.胆囊管显示率及显示评分(1)胆囊管显示率:胆囊结石组为93.2%(96/103),对照组为100%(71/71),经卡方检验显示两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胆囊结石组的胆囊管显示率比对照组低。胆囊结石组不能显示胆囊管的7例均来自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组的胆囊管显示率为77.4%(24/31),提示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是导致胆囊结石组的胆囊管显示率比对照组低的原因。(2)胆囊管显示评分:胆囊结石组显示评分的均值±标准差为1.54±0.62,对照组显示评分的均值±标准差为1.65±0.48,经t检验显示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胆囊结石组的胆囊管显示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显示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组显示评分的均值±标准差(1.06±0.73)比单纯胆囊结石组、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症组及对照组都要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虽然胆囊结石组的胆囊管显示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组的胆囊管显示评分比其余各组要低,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症时胆囊管的显示评分相对较差。2.胆囊动脉显示率及显示评分(1)胆囊动脉显示率: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均为100%,提示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并急、慢性炎症均不影响胆囊动脉的显示。(2)胆囊动脉显示评分:胆囊结石组显示评分的均值±标准差为1.67±0.72,对照组显示评分的均值±标准差为1.52±0.50,经t检验显示两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胆囊结石或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症均不影响胆囊动脉的显示评分。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显示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症组的胆囊动脉显示评分的均值±标准差(1.78±0.42)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推测可能是由于胆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动脉管径增粗,胆囊动脉CT成像显示更好。3.胆囊管、胆囊动脉的走行及变异胆囊结石组中出现胆囊管走行变异10例,变异率为10.4%(10/96),对照组中出现胆囊管走行变异13例,变异率为18.3%(13/71),经卡方检验显示两组资料胆囊管的走行变异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组中出现胆囊动脉走行变异13例,变异率为13.5%(13/96),对照组中出现胆囊动脉走行变异11例,变异率为15.5%(11/71),经卡方检验显示两组资料胆囊动脉的走行变异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症不会影响胆囊管与胆囊动脉的正常走行,两组资料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走行变异均为先天发育变异所致。结论1.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症时,CT能较好显示胆囊管(显示率93.2%,显示评分1.54±0.62)及胆囊动脉(显示率100%,显示评分1.67±0.72)。2.胆囊结石并胆囊急性炎症期时,胆囊管的显示相对较差(显示率77.4%,显示评分1.06±0.73),故LC术前行胆囊管成像需尽量避免在此时进行。3.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症不会影响胆囊动脉与胆囊管的正常走行,研究中发现的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的走行变异均为先天发育变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