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儿童对心智游移的理解及其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智游移类似于日常生活中个体的白日梦体验,目前关于它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主要包括心智游移的频率、内容、神经机制及其功能研究。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心智游移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有助于了解儿童意识系统的发生发展以及它在儿童认知与社会发展上所扮演的角色。在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领域中,心理理论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研究表明它的发展与儿童幻想类游戏如假装游戏的训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模拟论的观点认为,儿童在进行幻想类游戏时,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判断他人的心理,并对其行为给予解释及预测。作为一种自发的心理模拟现象,心智游移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个体意识到的,它的发展是否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关?本研究关注4-8岁儿童心智游移的发展及其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我们通过两个研究来回答上述问题。研究一以4-8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初步考察90名儿童对自我和他人心智游移(白日梦)现象的内源性和非自主性两方面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白日梦的态度,并将儿童的体验结果与成人的体验结果相对照,从而发现4-8岁儿童意识理解的发展特点及儿童对此类概念理解成熟的关键年龄。研究二从儿童心智游移的功能研究出发,同样以4-8岁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访谈的方法,通过控制智力和语言因素,进一步考察4-8岁儿童的心智游移与心理理论的关系,从而为探索学龄前幼儿早期教育的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得到以下的结论:(1)在静息状态下,4、6岁儿童对心智游移的内省能力还不成熟,这一能力要到8岁才逐渐发展成熟;(2)4-8岁儿童能认识到自己或他人心智游移内源性的特点,即认识到心智游移的内容是由个体的大脑产生,而由非外界环境或是身体除脑外其他器官产生:(3)8岁开始儿童能认识到自己或他人心智游移非自主性的特点,即认识到心智游移是一个不受意识控制的过程,它的发生不受主观意图和意愿的控制;(4)儿童对心智游移的态度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做事应该专心,但年幼儿童的专心观念会受到走神内容的性质是否积极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与教育的深入,儿童普遍倾向于认同在任务情境中专心做事的个体,形成了稳定的做事要专心的观念;(5)4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经常有意识地体验到心智游移与他们更高级别的心理理论能力(如失言理解)的发展有着高度正相关。
其他文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报纸广播电视为首的传统媒体行业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会。近年来,新媒体迅猛发展,更是给传统媒体行业带来冲击。这样的形势下,学者和管理实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和增强国家认同,各
在我国,稀土农用范围广泛。目前,稀土农用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和大田应用主要为轻稀土,代表元素为镧和铈,主要侧重于研究稀土对植物萌发、植物生长情况、植物中元素含量、植物生理指
目的评价高龄胆结石患者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68例高龄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企业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更快、更准的做出相应的反应,而有效的企业战略是实现具
全球气候不断变化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森林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本研究基于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福建三省杉木、马尾松调查数据,分析成本收益
城市化、工业化、世俗化、民主化、普及教育和新闻参与等,作为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层面,它们的出现绝非是任意而互不相关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变化的原动力特征上,则是利益分化、
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育者的关注热点。文言文在中华文明史上起着传承历史、孕育未来的重要作用。文言教学从现实和未来的角度来看,都有
在各种大型工程建筑物(如水坝、桥梁、隧道、高层建筑物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等)的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变形监测尤为重要。而高速铁路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工艺要求高,为了确保施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