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肾脏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疗程长,花费高且愈后差,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本研究拟用实验获得的虫草菌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和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药物的筛选和开发提供实验数据和菌种资源。蛹虫草又名北冬虫夏草,它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菌纲、粪壳菌亚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与天然的冬虫夏草属于同一属,其药用成分和功效近似。蛹虫草菌富含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氨基酸等,能调节人体免疫力,调节肾脏血流量,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本实验通过野生虫草菌的驯化、筛选等技术,获得的3株野生蛹虫草菌种的母种,筛选出优质菌种Cm-T2,对其虫草多糖、虫草素和硒(Se)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该菌种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通过对3种固体培养基的研究,发现大米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效果最好。对其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确定。菌丝培养:温度前3d,15~20℃;3d后,23~24℃;湿度60~70%;避光培养;无需通风。转色催蕾:20℃12h,15℃12h,要有5℃的温差刺激;湿度70~80%;散光照射12h,适当通风。出草管理:20~25℃;湿度初期70~80%,当子实体长至0.5cm时调整为75~85%;散射光照14h;定期通风,子实体长至2~3cm时,封口膜上要扎孔。对3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志愿者(符合全国肾脏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治疗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实验室驯化的虫草菌Cm-T2;B组为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用药前(0d)及用药后24h尿蛋白定量(g/24h)比较分析。实验组(A组)用药前(0d)(0d)、用药30d和60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F0.01(2,42)=5.18,F=172.13>5.18)。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F0.01(1,28)=7.64:F=194.10>7.64;F=254.63>7.64;F=37.10>7.64),用药前(0d)(0d)与用药后30d、用药前(0d)与用药后60d、用药后30d与用药后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有显著差异。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虫草治疗,在30d的时候蛋白尿的量已明显降低;60d后的数据显示蛋白尿的量同样有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B组)用药前(0d)、用药后30d和60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F0.01(2,42)=5.18,F=6.29>5.18)。分析治疗前(0d)与治疗后30d、治疗前与治疗后60d(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F0.01(1,28)=7.64:F=9.15>7.64;F=11.89>7.64),有统计学意义,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有显著差异。治疗后30d与治疗后60d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F0.01(1,28)=7.64,F=0.14<7.64),说明30d与60d后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尿蛋白的量已经不再降低。选择A组加用虫草治疗30d以及60d的数据与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30d以及60d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0.01,F0.01(1,28)=7.64,F=12.47>7.64;F=37.96>7.64),结果有显著差异。所以,加用蛹虫草治疗在30d后比单纯的采用传统治疗方案能有效的降低尿蛋白量,并在60d后效果更为明显。本实验结果显示,用实验室驯化的虫草菌能明显降低蛋白尿,用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优选的蛹虫草菌种Cm-T2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因此,该研究为治疗慢性肾脏病药物的开发提供原料和实验数据,以及为进一步开发虫草茶、虫草胶囊等商业产品,以及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供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