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动词不定式有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形式,在英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用法也很难掌握,因此,动词不定式的学习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是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动词不定式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带to不定式和光秃不定式,本文将更为频繁使用的带to不定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语料库,作者发现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极少在作文中使用to+be+v-ed的型式,因此本文只着手于to-v型式的研究。型式是形式与意义相互联系的意义单位。由于汉语中并不具有对应于不定式标记to的词项,所以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动词不定式习得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在动词不定式的使用上也存在一些独有的习惯和特征。笔者决定参照Biber对带to不定式可以充当的句法角色的分类,以高中英语学习者作文中to-v型式的使用为研究对象,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对比,探索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关于to-v型式独特的使用特征,并为中国英语教学提供有益指导。具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问题:(i)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to-v型式有何分布特征?(ii)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写作中to-v型式在功能和意义上有何特征?(iii)在中国英语to-v型式的教学中,可以提供什么教学策略?本研究主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选取CLEC的子库ST2为观察语料库并以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为参考语料库,随机各抽取300个样本深入分析,得出研究数据。利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数据分析和讨论,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结果如下:(i)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to-v型式的使用在形式分布中存在独有的特征。总的来说,在带to不定式句法角色分类的分布上可以看出,一方面,高中学习者过多使用to-v型式充当状语。另一方面,高中学习者过少使用to-v型式充当名词短语构件和形容词短语构件。(ii)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高中英语学习者to-v型式的使用在功能上存在独有特征。当to-v型式充当名词短语构件时,中国学习者倾向于用to-v型式来修饰前面名词和以及与前面名词构成动宾型式,而本族语者却更多的使用to-v型式以解释前面名词的具体内容和表明名物化。并且,中国学习者忽略了“抽象名词+to-v 〃型式的情态意义。当带to-v型式充当状语时,高中学习者过多使用“和努力相关的短语+to-v”型式尤其是“try+one’s best+to-v〃这一型式来表明做某事的决心。此外,为了实现表达去某个方向或地点的目的,中国学习者过度使用“go/come+to-v”型式,而本族语者却很少使用。当to-v型式充当形容词短语构件时,学习者倾向使用表达积极或消极情绪的形容词+to-v型式以传达情愿或不情愿的态度。为了表达否定,过多使用“be+too+adj+to-v”型式和“be+not+adj+enough+to-v”型式。而英语本族语者却更多使用"be+able+to-v”型式来表明能力,高中学习者却过少使用。当to-v型式充当直接宾语时,高中学习者过多使用“want+to-v”型式以实现表达意愿的功能,而英语本族语者更多使用“seem+to-v”型式来实现猜测功能。笔者还发现verb+to-v型式在to-v型式使用中最为常见,实现的功能也最为丰富。以“begin+to+v”为例,高中学生倾向于使用“人+begin+to-v”行为动词以强调说话时某人开始的动作,而本族语者倾向于使用“非人主语 +begin+to-行为动词”和“人+begin+to-心理动词”的型式。(iii)to-v型式的教学策略从以下两个维度提供参考:(a)to-v型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呈现出自CLEC和LOCNESS语料库中真实的语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使用to-v型式的异同,总结出中国学习者在使用to-v型式的特征,以使学生更地道地使用to-v型式。(b)to-v型式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以Biber的分类为参考,帮助学生总结、归纳to-v型式可以充当的句法角色并且使其意识到中国学生在使用to-v型式时的分布特征。其次,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注重to-v型式充当每个句法角色实现的功能及其周围的共现。在原来的语法条款下,增加语义功能,丰富更为精准的项目。以本研究的发现,构建新的“型式”模型,以多用和少用的型式作为重点进行构建。多用的型式:n+to-v型式来修饰前面名词和以及与前面名词构成动宾型式;“go/come+to-v”型式为了实现表达去某个方向或地点的目的;“表达积极或消极情绪的形容词+to-v”型式以传达情愿或不情愿的态度;“want+to-v”型式以实现表达意愿的功能;用“人+begin+to-行为动词”以强调说话时某人开始的动作。中国学生应当减少使用多用的to-v型式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地道。例如,减少使用go/come+to-v”型式以实现表达去某个方向或地点的目的。少用的型式:n+to-v型式以解释前面名词的具体内容和表明名物化。“抽象名词+to-v”型式的情态意义;"be+able+to-v”表示对能力的判断;“Nice”Group中的形容词+to-v传达积极态度:“seem+to-v”对某事的猜测意义;“非人主语+begin+to-行为动词”和“人+begin+to-心理动词”的型式。中国学生应当更多使用少用的to-v型式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地道。例如,更多使用“抽象名词+to-v”型式以实现情态意义;更多使用"be+able+to-v”代替can的使用以实现对能力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