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流动人口内部结构发生急剧调整的背景下,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提高就业稳定性,使企业让利给劳动者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共施策的主要价值取向。那么,在我国处于“刘易斯拐点”的阶段下,就业稳定性能否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能否改善弱势群体收入歧视问题?对此,本文将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进行科学的评估。
本文结合使用的样本数据从微观视角上对当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以及收入分布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OLS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特征因素下,就业稳定会使得劳动者平均月工资增加14.1%;倾向得分匹配法结果表明,在正向的“选择性偏差”被消除后,虽溢价效应下降至8.9%,但依旧显著;第二,就业稳定性对现工作年份以及培训状况的回报率均具备显著促进作用,综上说明就业稳定性的溢价效应包含了专用性人力资本回报率提高的经济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第三,国有企业内部就业稳定性对劳动者收入具备显著的正向溢价效应;而在非国有企业中,由于岗位中存在的风险性等特征使得雇主会给予就业不稳定劳动者一定的货币补偿,因而就业稳定性不具备显著的溢价效应;第四,就业稳定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弱势群体价格歧视问题,在就业不稳定与稳定就业样本下,性别价格歧视效应分别达到35.5%和24.4%;户籍价格歧视效应在前者约为8.9%,而后者却无显著差距,表明就业稳定可以通过合约规制的途径对性别或户籍的不平等现象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因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雇佣关系。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推进《劳动合同法》落实进度,同时注重劳资双方协商与博弈机制的建立,防范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的风险;第二,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歧视和制度壁垒现象,加快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进程,增进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第三,加强对企业用工实施有效监督,规范企业雇佣劳工程序。第四,加强对成本敏感型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劳动者就业保护面;第五,深化对劳动者的劳动法制知识普及教育,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第六,建立健全劳务市场配套措施,完善和创新劳动就业信息传输机制,为劳动者提供可靠、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本文结合使用的样本数据从微观视角上对当前流动人口就业稳定性以及收入分布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并根据实证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一,OLS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特征因素下,就业稳定会使得劳动者平均月工资增加14.1%;倾向得分匹配法结果表明,在正向的“选择性偏差”被消除后,虽溢价效应下降至8.9%,但依旧显著;第二,就业稳定性对现工作年份以及培训状况的回报率均具备显著促进作用,综上说明就业稳定性的溢价效应包含了专用性人力资本回报率提高的经济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分割效应;第三,国有企业内部就业稳定性对劳动者收入具备显著的正向溢价效应;而在非国有企业中,由于岗位中存在的风险性等特征使得雇主会给予就业不稳定劳动者一定的货币补偿,因而就业稳定性不具备显著的溢价效应;第四,就业稳定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弱势群体价格歧视问题,在就业不稳定与稳定就业样本下,性别价格歧视效应分别达到35.5%和24.4%;户籍价格歧视效应在前者约为8.9%,而后者却无显著差距,表明就业稳定可以通过合约规制的途径对性别或户籍的不平等现象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因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雇佣关系。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继续推进《劳动合同法》落实进度,同时注重劳资双方协商与博弈机制的建立,防范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的风险;第二,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歧视和制度壁垒现象,加快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进程,增进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第三,加强对企业用工实施有效监督,规范企业雇佣劳工程序。第四,加强对成本敏感型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劳动者就业保护面;第五,深化对劳动者的劳动法制知识普及教育,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第六,建立健全劳务市场配套措施,完善和创新劳动就业信息传输机制,为劳动者提供可靠、有效的就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