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的一大热点研究领域。随着旅游业等经济热点的不断提升,各种要将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呼吁和尝试,便成了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但是,申遗本身既是一种实证操作,也是一个有国际话语权参与的程序,自有其惯例和规范表达格式要必须遵循。倘若没有令人信服的实据,又未能采用世界性的视角和严密的语言表达逻辑来呈现自身申遗项目的模式,则其做法无异于自说自话。
即使能够让国人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如何展示这一项目的普世价值,依然至今困难重重。仅以川藏官道来看,其不光体系庞杂,而且极端的自然环境再加上人为的忽视与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目前能遵循原真性和完整性加以考证、论述的路段实已不多。本文将茶马古道体系下的川藏官道作为典例,力求从这一分析对象的史地变迁和发展特点来说明,如果在追求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概念源流的真实脉络、无法明确地表述这一对象的空间存在范围、忽视国际申遗惯例的基本上报文本格式,则不如冷却一下自己申遗的燥热,重新反思项目当中的操作可行性反倒显得更为重要。
就当前茶马古道的申遗而言,固然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广泛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但其遗产特征和保护现状对申报世界遗产所构成的障碍却不容忽视。有鉴于此,笔者基于川藏官道的观察视角,对该项目提出了一些申遗操作方面的设想和建议,力求引起相关人士的冷思考之后,从而能够将茶马古道的申遗项目实践引导到更加规范和正确的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