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杆菌B1⑥菌株胞外多糖的初步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z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测定枯草芽孢杆菌B1⑥菌株发酵上清液的粘度和多糖含量,构建了两因素间的关系模型,得到胞外多糖浓度与上清液粘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方程:y=-15227x2+83156x-113523,相关系数达到98%。该模型在发酵优化中显示了其实用性,但是粘度的使用有一定的范围,与直接测量多糖浓度有偏差,整体上它们之间呈正相关,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简化实验中多糖含量的检测。对B1⑥菌株产糖的发酵条件和粗提取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硫酸铵,蔗糖/硫酸铵=3/1(m/m),最终选择的优化发酵方案是:蔗糖3%,硫酸铵1%(蔗糖/硫酸铵=3/1),MgSO4 0.05%,Na2HPO4 0.2%,NaH2PO4 0.1%,CaCL2 0.1%,MnSO40~0.1%,接种量10~12%,pH7~7.5。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B1⑥菌株的胞外多糖产量取得了较大提高。在胞外多糖提取过程中,当浓缩温度40℃,浓缩比1:1.5,醇沉终浓度70%时,提取的胞外多糖浓度最大,而且这三个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浓缩温度>醇沉终浓度>浓缩比。B1⑥菌株胞外粗多糖经过DEAE-52柱层析,分离出两个多糖峰EPSⅠ和EPSⅡ,其中EPSⅡ含量很少。经过纸层析和GC分析含量较高的成份EPSⅠ,GC和纸层析结果表明EPSⅠ不具有标样中出现的6种单糖成份(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鼠李糖,岩藻糖),并且纸层析只有一个显色斑,也不对应GC检测出的微量的阿拉伯糖,说明多糖EPSⅠ可能由一种高含量的未知单糖组份和微量的阿拉伯糖组成。鉴于该多糖组份比较单一,可能为单糖生产提供参考,值得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因车内甲醛、一氧化碳含量超标导致车内人员身体不适或窒息死亡事件频繁发生,车内有害气体对乘驾人员的危害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基于以上问题有必要设计一款车内有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至今,经历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成为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链条之一。放眼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中的热潮之地。很多国外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相关艺术机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目前对实验课程的评价模式单一,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文建议将过程性评价
<正>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形势的变化,党的自我改革意识也日益自觉和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