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及意义:循经取穴一词并无出现在典籍之中,只有类似其内容的论述,是古今医家于针灸处方中取穴的论述归纳总结而来,究其源多出自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为《内经》)针灸处方中的取穴规律。在《内经》中论述的针灸处方多达400余个,而采用循经取穴的占了绝大部分,循经取穴可以说是《内经》针灸处方的核心。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归纳总结《内经》中的针灸处方,探索其循经取穴的方法,了解人体十四经脉所属的病证及其主治的规律性,从而于临床治病时掌握经脉腧穴要领,取穴宜少而精。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虽然《内经》中有关针灸处方的论述很多,但散见于各篇之中,对于查阅时难免存在着一定的不方便。而现代研究循经取穴的论文不下于万篇,涉及的理论问题过于浩繁,但针对《内经》中的循经取穴规律的应用研究为数不多,且多为个人经验总结。为了给现代临床治疗、科学研究及教学系统提供更恰当的理论依据,使教学及科研有据可循,并让临床治疗的疗效更加显著可见,对于《内经》记载的针灸处方进行与循经取穴相关性的整理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方法:1、充分研究《内经》针灸处方的论述,系统整理其循经取穴的理论及方法,探索其临床意义;2、参考关于循经取穴的古现代文献;3、参考关于研究《内经》针灸处方的书籍和文献;4、深入探讨《内经》中运用循经取穴的针灸处方,归纳并分析其循经取穴的规律,及其对后世针灸发展的影响。结论:对《内经》中的针灸处方条文进行分类剖析,整合所有针灸处方原则性论述,根据分类及整合结果建立起其循经取穴的原则及其规律的方法分类,以揭示此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