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汸思想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un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末明初理学家赵汸是新安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朱子六传弟子赵汸一生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传播朱子理学思想,为朱子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努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理学。赵汸曾从教于阆山书院,又自建东山书院,讲学其中。为徽州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理学人才,为新安理学的兴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根据赵汸的著述《春秋师说》、《左传补注》、《春秋属辞》、《春秋集传》以及《东山存稿》七卷,并结合《明史》、《新安学系录》、《新安文献志》等著作中所记载的有关赵汸的史实和文献,以及其他学者对赵汸个人和学术思想的评价等等,力图展现赵汸的理学思想以及“和会朱、陆”思想。本研究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赵汸生活的时代背景,包括元末明初,政治黑暗,政权更迭的历史背景以及程朱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学术背景;还介绍了赵汸的生平,包括对他的早年游学的经历、著述、以及其弟子的探讨。赵汸作为朱子后学为朱子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努力,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理学,为徽州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理学人才,为新安理学的兴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被列为“休宁理学九贤”之一。  第二部分:重点考察了赵汸针对元代理学学术发展的弊端,进而提出了求“真知”、求“实理”的新的治经主张,表达了赵汸力图摆脱盲目迷信朱子学的束缚、争取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探求理学真谛的愿望。在赵汸提出求“实理”治经主张并积极实践的同时,同时代另两位新安理学大家郑玉和朱升,也分别提出了求“本领”、求“真知”的观点。这对新安学派学术的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当时乃至清初新安学术的发展。  第三部分:介绍了赵汸关于“朱、陆异同”问题的看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闽学的创始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在为学上,陆九渊提倡“尊德行”,自称“简易功夫”,讥讽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为“支离”,和朱熹曾经在鹅湖之会上展开激烈的辩论。“朱、陆异同”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赵汸认为朱、陆的思想是“合并于暮岁”,并主张“和会朱、陆”,这可以说是他学术思想中的一大亮点。赵汸“和会朱、陆”的主张,在其《对问江右六君子策》中有所体现。他所提出的朱、陆“始异而终同”或者说“合并于暮岁”的看法,成为元末明初“和会朱、陆”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部分:介绍赵汸对《春秋》的探讨。结合前人对《春秋》的研究以及赵汸本人的研究成果,这部分首先介绍他研究《春秋》的原因,以及归纳总结出研究《春秋》“笔削之旨”的根本方法就是“属辞比事”法。赵汸在继承其师黄泽思想的基础上,还指出了具体研究《春秋》的途径,即是“先考鲁史之法,再求圣人之法”,体现了赵汸对《春秋》研究的独特个性和贡献。
其他文献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欧洲文化的摇篮,而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在人类整个精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里,思想巨擘们也开创了古典政治哲学之先河,以至
宗晓(1151-1214),南宋著名的天台宗僧人。宗晓深明天台教理,又归心净土,以弥陀教人。在天台教理的指导下,于1200年和1204年分别编注了宋代净土最重要的文献——《乐邦文类》与《乐邦
柏拉图的社会和谐观,是古希腊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阶级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为他的社会和谐观的创立提供了坚实
当今前沿的干细胞科学带给人们无限希望和期待,但是干细胞研究的进程中同时还伴随着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使干细胞研究的治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本论文提出,干细胞转化医学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先驱。詹姆士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已得到世界思想文化界的重视,
“经济伦理”的概念,最初是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率先提出来的。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经济和伦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彼此作用。经济伦理,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产
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被看做是近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哲学家之一。他竭力主张建立保障个人自由的政治法律制度,其思想为西
贾宝玉与浮士德两悲剧人物形象是十八世纪中西文坛两位文学巨匠,倾其毕生心血成功塑造的两个艺术典型。本文试图对贾宝玉和浮士德两悲剧形象从象征性、性格、悲剧冲突及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