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线城市房价飙升,这个趋势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并因此引发了“炒房团”、“房叔”、“房姐”等热点事件,然而,房子对于众多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关于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现行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是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制度的福利性较强。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到分配,再到管理,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两种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引发了众多学者的思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提出将资产社会政策应用于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中。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资产不平等形成的原因,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用资产社会政策构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设想,希望对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提供新视角。本文主要从资产社会政策理论的积极效应入手,梳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历程,并分析在发展历程中居民住房资产不平等形成的原因,借鉴国内外资产社会政策实践经验,提出在我国住房保障领域实施资产社会政策的构想。关于资产社会政策的积极效应,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资产社会政策的研究现状,对社会政策、资产社会政策产生的背景和概念作了相关描述。美国教授迈克尔·谢若登1990年在他的著作《资产与穷人》一书中提出了资产社会政策理论,这一理论转变了传统的以收入为基础的社会政策导向,益处良多:资产社会政策开辟了社会政策的新纪元,有利于社会成员的个人能力建设以及家庭、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资产社会政策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新途径,这种新途径相对于以收入为主的社会政策来说,更具长远性,标本兼治;资产社会政策能促进包括我国住房金融、保险金融、银行等在内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对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作了一个完整的回顾,并分析了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形成的住房资产的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一是福利分房制度下,组织精英和权力精英与一般城镇居民之间在住房的分配下的巨大差异;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城镇居民形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城镇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之间的住房资产不平等日益固化。文章的第四部分,主要是从实践的层面,分享了新加坡、美国、英国和我国香港在资产社会政策应用上的实践经验。在分析总结这些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本文在第五部分提出了将资产社会政策应用于我国住房保障领域的一些可行性建议:首先,打破传统观念;其次,完善我国现有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再次,建立专门的个人发展账户,构建新的城镇住房保障模式。目前关于资产社会政策理论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反贫困领域,因此,将这个理论用于研究我国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