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场建筑是戏曲表演的载体,是古人宗教、民俗、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公共活动最为频繁的空间之一,它反映着礼制、神权、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本文中所研究的戏场建筑不仅仅指狭义上的戏台,还包括了享堂、寝堂、庑廊、天井等附属建筑,是一个群体概念。本文在对明清徽州各类型戏场建筑调研测绘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徽州地区戏场建筑的形态与空间构成以及戏场建筑的构造做法与装饰特征,有助于人们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一特定类型的建筑。这里,笔者首次尝试从建构层面解读明清徽州戏场建筑,通过大量的构造图与做法说明为古戏台的修缮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及其周边受徽文化影响的区域如泾县、宁国,现存近20座戏场建筑的实地调研,对其遗存情况与基本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其功能特点划分为宗祠戏场、公共戏场、神庙戏场、宅园戏场四个类型。通过图片、表格与文字的形式对现存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戏场建筑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主要对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规划选址与建筑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从规划选址上看,明清徽州戏场建筑遵循“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包括负阴抱阳、村落水口与八卦核心三种选址模式;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具有朝向规律、等级分明、依附仪门、中轴对称的特点。根据其建筑空间布局特点,作者将其空间提取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戏空间、仪式活动空间与祭祀空间六类,并结合测绘和修缮复原图纸以及照片的展示,对每个空间的形式设计进行总结。第三部分,主要对明清徽州戏场建筑的结构类型与构造做法进行分析。根据其构造特点,将构造分为结构性构造与装饰性构造两个部分。在结构性构造中,从构架体系、支撑体系、屋面体系三个方面对构件形态与构造方式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论述其具体做法,凝练总结结构形式特征;在装饰性构造中,论述了明清徽州戏场建筑装饰色彩、装饰题材、装饰技法和装饰性格的一般特征,重点选取藻井、轩棚、屏门、挂落、栏板等典型构件加以分析,并简要探讨了一些特殊构造的声学作用,凝练总结其装饰艺术特征。最终,形成对明清徽州戏场建筑形制的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