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面对复杂的工业系统,基于单传感器的工业设备状态监控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采用多传感器进行状态监控是必然选择。由于传感器自身的测量误差、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系统故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复杂的工业系统,基于单传感器的工业设备状态监控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采用多传感器进行状态监控是必然选择。由于传感器自身的测量误差、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系统故障状态的动态变化,通常导致在状态监测与诊断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问题;另外,由于设备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且故障模拟通常代价较高,所以存在用于建立诊断模型的故障样本稀少、正常样本与故障样本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不确定性”和“不均衡”问题,在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状态监测的实际背景下,本文提出基于多级证据推理融合的故障识别方法。轨道高低不平顺是轨道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及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基于多级ER融合方法建立振动加速度数据与轨道高低不平顺幅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并且设计了相应的一种轨道高低不平顺故障识别硬/软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工业系统故障诊断的背景意义及主要方法,分析了故障诊断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问题。介绍了基于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的融合方法,并进一步引出了ER推理融合方法。对其根源、发展以及实际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了基于证据推理(ER)规则的信息融合方法的数学描述及推理原理。(2)提出基于多级ER融合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故障识别方法。将多源振动特征作为ER融合模型的输入,将高低不平顺幅值作为模型的输出。利用k-NN算法从样本库中获取当前样本的k个近邻样本;将当前单源样本及其近邻样本激活的证据进行第一级(层)的融合,再将多个单源一级融合结果进行第二级(层)ER融合,根据融合结果估计轨道高低不平顺幅值。由于近邻历史样本参与融合诊断过程,可以有效解决工业背景中故障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问题。(3)设计轨道高低不平顺故障识别系统。主要由嵌入式中央处理器、加速度计(ACC)数据采集、信息交互、机车位置信息、数据保存和交互显示界面共六个模块组成。通过加载多级ER融合模型算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数据采集、显示存储和不平顺幅值估计等功能进行了测试,从而建立了基于振动特征融合分析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故障识别系统,为实际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湖南报春苣苔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岩溶洞穴穴居植物。为揭示花部特征、繁育系统以及伴生植物对湖南报春苣苔生长繁殖过程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其野生种质资源,本文对其开花物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普遍采用多副本机制作为容错机制,多副本策略实现容易,读写简单,容错性能可以随着副本数的增加而增强,但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多副本机制会造成存储成本过高的问题。于是纠删码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容错机制被逐渐引入分布式存储系统。纠删码通过对数据编码解码来实现数据的存储恢复,不需要完全复制数据,只需要编码生成多个校验数据块即可,从而可以大量降低数据的冗余度,降低存储系统的存储成本。同时,如何更有
目前,对于波纹钢管约束混凝土性能的方向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相对较少,其中针对波纹钢管-混凝土-钢管这类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研究方向更是缺乏,对波纹钢管-混凝土-钢管这类组
伴随着一带一路和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对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工业废液的排放强度逐渐形成东低西高的格局。由于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反应式系统。目前从业人员编写PLC程序主要依靠个人经验,需求漏洞、程序错误等情况难以避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系统规约的规范化和程序自动生成两个方面进行进行探索,以提高反应式系统的正确性。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对系统需求进行描述,可以显著提高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可读性和准确性。Matthew B.Dwyer等人提出的规约模式系统(SPS)将反应式系统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和工业生产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治理的挑战,因此对生产过程的监测、自动分析和优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光谱测量
本文针对定向天线的位姿全方位、动态、高精度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多目视觉的定向天线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在定向天线周围布置多台摄像机,根据立体视觉测量原理,计算定向
对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定位问题,随着实际应用的需求不断提升,应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及应用环境的动态化、复杂化演变,传统的静态网络定位算法已不再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
近些年来,空调供冷系统主要有以对流换热为主的中央空调或分体式空调供冷和以辐射换热为主的辐射冷板供冷。为了将两种供冷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国内外学者提出多种复合空调供
烟粉虱MED隐种入侵我国后迅速扩散至全国各个省市,且逐渐取代MEAM1隐种和本地近缘种占据优势地位,而本地种Asia Ⅱ 1隐种仅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局部地区。MED隐种能成功入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