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山西大学文博学院联合对柿子滩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并取得了重大的收获。柿子滩遗址在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笔者亲自参加了这三次发掘并参与整理了1980年以来所有的出土标本。本文是对柿子滩遗址群所出土的典型遗物进行技术上的初步研究。 “柿子滩技术”以“柿子滩刮削器”和“柿子滩尖状器”为典型代表,二者以相同的技术模式打制石片毛坯和修整成器。柿子滩技术影响了周边一些地区,从而形成了黄土高原和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20,000—10,000B.P.)独具特色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即“柿子滩文化”。“柿子滩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石器加工技术,而且有了石磨盘和石磨棒的打制技术,也拥有了制作蚌质装饰品的穿孔工艺,还熟练地利用篝火野营取食,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内容,具有典型的文化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对石英岩制品的技术因素分析,及其与同期文化的对比,来定位柿子滩技术,并进一步给柿子滩文化以定性的分析,最后总结柿子滩文化的传播、影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