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粪便排泄物是养殖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其中,粪便臭气污染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氨气、H2S等,氨气、硫化氢、硫醇和甲硫醇等,长期吸入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蚯蚓粪可以大大降低鸡粪发酵过程中臭气的产生。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探讨蚯蚓粪中微生物在鸡粪除臭中的作用,并对分离到的具有拮抗鸡粪产臭气菌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对氨气、硫化氢等臭气产生有一定作用。本论文以这三种菌为指示菌,从蚯蚓粪中分离拮抗菌。首先以高氏一号和普通琼脂为分离培养基,将蚯蚓粪稀释液分别涂布于这两种培养基上,分别于28℃和37.5℃生化培养箱中培养3天。分离获得放线菌14株放线菌和24株细菌。然后采用琼脂块法做抗菌试验,筛选强拮抗作用最好的菌。结果没有筛选到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得到4株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一株拮抗效果较强,命名为放线菌031。对活性最强放线菌031进行分类鉴定、发酵优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观察菌丝形态、孢子形状、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明胶液化、淀粉水解、纤维素上生长情况、H2S的产生、碳源利用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按照《链霉菌鉴定手册》结合16SrDNA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将放线菌031归类为链霉菌属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最为相似。为提高抗生素产量,对031的液体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通过杯碟法检测发酵液中抗生素的含量,筛选出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钾,通过改变碳、氮比及进行碳、氮源,获得碳源、氮源配比是,可溶性淀粉2%,KNO3 0.1%。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初始pH为7.0~7.5,最适温度为28℃,最适接种量为10%,250mL的三角瓶装入75 mL为最佳装液量。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96h抗生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峰。用放线菌031的发酵液、EM菌液、发酵液和EM菌液混合液对粪便进行处理发酵,采用钠氏试剂比色法和锌氨络盐吸收-亚甲基蓝比色法对发酵产生的氨气,硫化氢含量进行测定,验证放线菌031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的拮抗作用。结果氨气,硫化氢的产量大大减少试验表明放线菌031的发酵液对产臭气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为蚯蚓粪的粪便除臭效果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