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水稻土壤生物膜群落的早期演替以及生物膜菌株的种间互作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ick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中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植物根际和土壤颗粒表面,倾向于形成高度组织化、系统化的多物种生物膜群落。多物种生物膜在自然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生物膜中的各种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同作用或者是竞争作用。由于土壤中99%的微生物都不可培养,并且土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异质体系,导致目前人们对多物种生物膜内微生物互作知之甚少。本课题采集两种新鲜的水稻根际土壤(高产水稻根际土和低产水稻根际土),在实验室建立早期土壤生物膜流动系统,将流动生物膜中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培养收集1-7天内土壤生物膜,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早期土壤生物膜中微生物演替,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转录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多物种生物膜内微生物种间互作。获得主要结果如下:对两种水稻土生物膜细菌群落组成、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可知,发现生物膜培养的第1天芽孢菌纲在两种土壤生物膜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产田生物膜中的芽孢菌纲逐渐被β变形菌纲所替代,而低产田生物膜中芽孢菌纲的优势地位被β变形菌纲和γ变形菌纲共同取代。就生物膜整体演替过程而言,两种生物膜在第1天菌种差异不明显,在第2天、第4天两种土壤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类型差异逐渐变大,在第7天差异又变小。从水稻土中分离出32株可培养细菌,从中选取7株成膜能力不同并分属于不同属的菌株,菌株进行四四混合,应用结晶紫染色发测定多物种生物膜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多物种生物膜生物量普遍比单一菌种最大的生物量高,35个组合中,20%的组合表现出抑制作用,80%组合生物量明显增加或者变化不大,说明多物种生物膜中协同作用比抑制作用普遍。组合Sphingomonas sp.G5、Pseudomonas koreensis strain G7、Flavobacterium johnsoniae strain G16和Microbacterium sp.D12形成的多物种生物膜,生物量提高明显,成膜能力低的Sphingomonas sp.G5、F.johnsoniae strain G16和Microbacterium sp.D12可显著地促进P.koreensis strain G7生物膜的形成,并减少多物种生物膜细胞的死亡数目。
其他文献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伏马菌素(Fumonisin,FB)是两类重要的霉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常见于作物、畜禽饲料及人类食品中,对人和畜禽健康危害巨大。快速检测技术(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y),尤其是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具有灵敏、可靠、快速、便捷等特点,已被广
学位
皮肤是保护机体内部组织的关键结构,可以使机体内部组织免受损伤、感染等影响。皮肤伤口愈合的最终目标是恢复破损皮肤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皮肤伤口治疗旨在实现伤口的快速闭合和无疤痕愈合。当前治疗皮肤创伤的方法存在易感染、伤口愈合时间长、出现疤痕组织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动物皮肤损伤治疗方式显得十分重要。迄今为止,已经探索了各种方法,其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克隆宠物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很多发达国家,狗和猫的克隆已经实现商业化,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而我国牛羊猪等家畜的体细胞克隆技术虽已较为成熟,但在狗和猫等宠物上的研究仍较少,且由于物种差异,狗和猫的克隆体系在很多技术环节上仍需要针对性的改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率低是目前影响猫克隆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针对猫卵母细胞体外最佳成熟时间难以确定及卵母细胞胞质内脂
学位
核盘菌寄主范围和地理分布都十分广泛,是世界农业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原真菌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核盘菌菌株DT-8含有核盘菌弱毒相关DNA病毒1(SsHADV-1),具有弱毒特性。前期研究发现用DT-8菌丝液处理油菜种子,种子可以正常萌发并发育成健康植株,且在油菜组织可检测到DT-8及SsHADV-1,说明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核盘菌感染病毒SsHADV-1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对寄主无显著不良影响的内
学位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1,BoHV-1)感染牛可引起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一种以高热、上呼吸道黏膜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给世界范围内养牛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病毒基因组酶切图谱可将不同的BoHV-1毒株区分为三种亚型:BoHV-1.1、BoHV-1.2和BoHV-1.3,其中Bo
学位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一种革兰阳性病原菌,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气性坏疽、胃肠疾病以及肝和肾损伤,动物的坏疽性皮炎、牛羊猪禽的坏死性肠炎(NE)以及牛羊的肠毒血症。近几十年来,产气荚膜梭菌病给全球畜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F型菌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和许多非食源性人类胃肠道(GI)疾病。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Clostridi
学位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中被广泛使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铬污染治理中,微生物还原技术能将毒性极强的六价铬转变为毒性较小的三价铬,被认为一种极具潜力的修复方式。土壤中的矿物、微生物和有机物等组分互相胶结包被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影响着铬的生物还原过程。本文以两种典型矿物(高岭石、蒙脱石)、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腐殖酸为材料,分析其单一组分和复合体的理化
学位
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 orientalis)属于顶复门巴贝斯虫属的一种寄生虫,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在临床上仅感染水牛。镰形扇头蜱可以经卵传播东方巴贝斯虫,该蜱完成其发育生活史需要三个宿主,每年仅发生一代。东方巴贝斯虫病在我国南方的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省份流行,给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但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完全清除巴贝斯虫,因此开发一种特异针对巴贝斯虫的药物可以为本病的防
学位
土壤矿物对细菌活性的调控深刻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转运、有机质的分解、土壤结构的维持、温室气体的产生、环境污染物的净化等诸多关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细菌对纳米至微米尺寸土壤矿物的响应及界面互作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本文选取三种尺寸(10 nm、80 nm和1μm)的赤铁矿,以及两种常见的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研
学位
牙周炎是指由牙菌斑引起的一系列侵害牙周组织及其支持结构的炎性病变统称,是猫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牙周炎患猫通常会出现口臭、流涎、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引起牙齿松动和异常脱落,严重影响患猫生活质量。大量研究表明,聚集于牙齿表面和龈下的牙菌斑是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主要诱发因素。口腔菌群是动物体内第二大微生物群,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与宿主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口腔生态系统健康。当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打破这一平衡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