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I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2、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了解纤溶酶治疗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3、观察加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推测纤溶酶注射液发挥阻止血栓进展、溶解血栓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06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且发病时间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0例,作为对照组;纤溶酶给药组61例,作为观察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基础的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保护神经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纤溶酶注射液200IU+5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确诊24小时内给药。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用药前、第7天、第14天分别进行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巴氏指数(bathel index,BI)评分,同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值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皮下出血、穿刺部位出血、粘膜渗血、消化道出血、大小便隐性出血及脑出血的情况。观察患者患肢及头部胀痛、发热、大汗等药物不良反应,并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用药前两组间性别、年龄、发病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血压、NIHSS评分、BI评分、APTT、P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7天时,观察组患者的APTT、PT值较对照组升高;NIHSS评分、FIB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I评分值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BI评分、APTT、FIB、PT值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3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33%),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第14天时,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APTT、PT值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FIB值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用药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BI评分、APTT、PT值进一步升高;NIHSS评分、FIB值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出血并发症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超过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