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中晚期在个体一生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个体在这段时期不仅要面对即将而来的升学压力(小升初),而且也要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好相应的准备。除此之外个体还要应对周遭环境中的一切压力源,如作业负担、师生关系等,所有的这些经历使得个体获得自身独有的对世界的认知和经验,并影响个体心理一致感的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个体一种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在面临压力情境时可以作为一种内外部的应对资源帮助个体度过难关,这种积极的经验会进一步促进个体心理一致感的发展。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儿童的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当个体应对压力情境时,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儿童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条件为个体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并成为应对压力的有效资源,加速心理一致感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 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水平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有重要影响。以往关于心理一致感的研究主要集中考察诸多因素,如应对方式、幸福感等和心理一致感之间的关系。而本研究关注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轨迹及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整体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且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起始的心理一致感水平高于男生,但发展速度低于男生。 (2)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与同伴关系和父母接纳温暖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拒绝惩罚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3)童年中晚期心理一致感的发展轨迹呈现3条异质性发展轨迹:高-上升组,中等-上升组,低-稳定组。 (4)同伴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轨迹亚组的成员身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