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首鱼科鱼类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类群之一,该科系统发生在形态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较多,但染色体水平的研究资料匮乏。因此,本文利用多种染色方法以及FISH比较分析了黄姑鱼、双棘原黄姑鱼、厦门白姑鱼(又名鮸状黄姑鱼)、眼斑拟石首鱼、棘头梅童鱼和大黄鱼等六种石首鱼科鱼类的核型特征,并结合前期报道数据探讨染色体重排在石首鱼进化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黄姑鱼、双棘原黄姑鱼、厦门白姑鱼和眼斑拟石首鱼等4个物种的核型为2n=48t。大黄鱼的核型为2n=2sm+4st+42t,具有3对双臂染色体。棘头梅童鱼雌雄性核型有明显分化,雌性核型为2n=48t,NF=48,雄性核型为2n=46t+1sm,NF=48,有一个雄性特异的染色体融合,可能存在一个多性染色体系统(雌性:X1X1X2X2;雄性X1X2Y)。2、六种石首鱼18S rDNA均为1对信号,但在染色体上分布位置有3种形式:(1)分别位于厦门白姑鱼、双棘原黄姑鱼和眼斑拟石首鱼的3号、1号、1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的近着丝粒部位1/3处。(2)黄姑鱼和棘头梅童鱼的1号染色体臂间;(3)大黄鱼的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端部。3、六种石首鱼科鱼类的5S rDNA的信号数量和位置存在较大的差异。厦门白姑鱼、双棘原黄姑鱼和棘头梅童鱼均为单对5S rDNA位点。其中,厦门白姑鱼和双棘原黄姑鱼5S rDNA与18S rDNA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而棘头梅童鱼5S rDNA与18S r DNA共线分布于1号染色体。黄姑鱼和眼斑拟石首鱼均有2对强度不同的5S rDNA信号。黄姑鱼中,强信号位点与18S rDNA共线分布于1号染色体,弱信号位点位于4号染色体。眼斑拟石首鱼的2对5S rDNA均不在18S rDNA位点所在染色体上。大黄鱼共有10对5S rDNA信号,3对强阳信号,7对弱信号。除1对弱信号位点位于臂间外,其余9对信号均位于t染色体的着丝粒端部或st染色体整条短臂。该臂间5S rDNA位点与一对着丝粒端5S rDNA位点共线分布。4、棘头梅童鱼臂间端粒信号分布于雌性特有的1号染色体(X1)18S rDNA位点相邻位置,其余5种鱼均未发现臂间端粒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