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改造中微景观的生态化设计研究——以扬州市南河下城区改造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ng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生态化设计理念在我国获得广泛关注,国内设计界也一直致力于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其得以优良发展。但由于对具体实施层面的生态化设计缺乏关注,以致建造“生态城市”“生态省”沦为口号,生态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旧城改造也仅提出宏观层面上的建议,基于此,本课题提出重建微观层面的生态设计体系。  在探索如何重建微观层面的生态设计体系时,结合约翰·凯尔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与钱学森《再谈园林学》,划分微观层面的景观观赏层次,为微景观的界定奠定了理论依据。本文将微景观(主要是外部庭院的小尺度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生态学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当代生态化设计手法,为日益衰败的旧城区找到新的发展空间。研究过程中坚持着这样的观点:微景观由基本用地单元“间”构成,总量庞大、布局分散、可操作性强,从小尺度景观着手,由小及大,通过相关设计手法充分发挥微景观的实用价值,进而有效提升旧城区总体景观系统的生态效益。论文先建构了微景观的理论体系,分别从它的空间构成、元素分析、价值分析等角度阐释了微景观生态化设计研究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旧城区这一环境场所中,对微景观生态化设计在旧城改造中进行可行性分析,解析我国旧城区改造中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提炼出整体性、地方性、4R的设计原则,加深对其在旧城改造中的具体理解。在对南河下城区内微景观的实地调研、现状分析中,具体解析城区内苏唱街及街巷公共绿地两类空间中的微景观,并以太阳能音乐地灯、历史文化景观墙为实例,让读者掌握该运用何种设计手法营造出与城区环境相协调的微景观。最终得出结论性观点:在旧城改造中,通过生态化设计手法,营造出如植物绿化、公共设施、景观小品或装置艺术等不同形式的微景观,可弥补特色缺失,降低资源消耗,缓解邻里关系,对旧城景观更新意义重大。其实,无论是历史旧城区,还是现代都市,微景观都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对“微景观”这一体系进行理论建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旧城中的微景观进行实例研究,以微景观为视角,运用生态化设计手法,以期为旧城改造提供一种崭新视角,促进旧城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其他文献
艺术的原创与效仿的关系总是非常微妙。虽然艺术经常提倡英雄主义的创新精神,但很多创新都是随着效仿而来的。艺术自其起源开始就与效仿和模仿的关系极为密切。艺术本质论的“
营造优质的住宅空气环境,首先应该从小区的整体空气质量优质营造做起,保证有一个优质的空气环境源;以环保节能设计理念为原则,进行自然采光和全面通风组织设计,建立合理、有
期刊
观看是人类了解世界,进行认知、审美等活动的重要行为。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普及了艺术,还改变了传统的艺术观看方式。它的迅猛发展使其演变成强大的视觉媒体,并成为艺术发生的
茶马古道因其沿线经过的滇、川、藏等地区均为多民族聚居区,且地势差异十分复杂,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于是,作为一种可供发掘、探究、引申的文化资源,茶马古道屡屡
梁云江,我国西南二胡专业最早的硕士学位获得者,创作二胡协奏曲、重奏曲、独奏曲、室内乐等五十余首。其演奏风格朴实、细腻、严谨;技巧娴熟,意境深邃,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
期刊
期刊
历史街区是传统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历史街区没来得及自我更新就己经被拆除重建,难以得到深入发展的机会。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