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识导向系统在公共环境中的导向作用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标识导向作为信息设计的表现形式,需要充分考虑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需要了解人们怎样认知空间、怎样解读和选取信息。201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奥基夫、梅布莱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提出的“大脑空间定位系统”理论得到了生物学界的普遍共识,同时也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将在以大脑空间定位系统理论为基础上提出设计原则,将其应用于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本文首先从人类大脑认知的角度,探讨人类等啮齿动物在陌生环境中寻路过程的大脑活动及大脑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研究后天学习认知对完成导航任务的帮助。其次,对标识导向的设计提出相关的优化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实际案例以设计原则进行评价。论文主要分以下几个章节:(1)第1章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本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2)第2章以空间定位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认知模型。提出导向系统设计应以主观空间认知为设计理论基础。研究信息传递、记忆存储和大脑内部空间定位系统的生理学基础。根据用户不同的行为方式建立两种认知模型。(3)第3章阐述生物具有的后天学习认知能力对导向系统设计的作用。依据生物后天学习认知将寻路过程进行分解,建立寻路理论。(4)第4章基于大脑空间定位系统理论和生物后天学习认知行为提出标识导向的设计原则,建立设计点。(5)第5章案例分析。以上海环球港购物中心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从大脑空间定位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标识导向设计的不足之处,并基于大脑空间定位系统理论,对上海环球港购物中心的标识导向进行优化设计。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大脑空间定位系统设计原理,对导向系统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动线、分配区域以及设计导向牌系统。本研究为导向系统设计中人——信息交互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