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韩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引发的诸多“城市病”逐渐的涌现,森林作为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已成为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森林城市”是1965年加拿大教授Rrik jorgensen首次提出,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森林城市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起森林城市已进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森林城市规划并不是单纯的绿化规划,其和传统的林业生态规划也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和区别。所谓森林城市建设,指的是基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出发,重视建设理念以及要求的融入[1],结合生态文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相关理论、生态文化融合等理论,对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森林城市建设相关文献、书籍、研究报告,对成熟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以韩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突出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根据地方自然资源特点、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发展愿景和城乡居民需求,理清规划思路,重点突出森林城市建设对地方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挖掘和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通过分区指引、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各行业、各群体优势,共同投身于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对韩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规划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突出大绿之美,通过西北部深山区暖温带华北落叶针阔叶林带的保护和培育,加强荒山绿化、水岸绿化、矿区生态恢复、道路绿化、镇村绿化等工作,不断提高城区、郊区、平原的森林覆盖率,优化全域森林资源空间布局,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实现韩城森林的益民作用。二是突出林产优势,大力发展农林复合经营,实现城郊近自然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加强花椒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产业、林下经济产业等林产建设,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提升产业富民能力,大绿大美的同时,实现韩城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的富民作用。三是要在保护文史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森林、湿地的生态文化功能,建设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载体,提高全民生态文化素质的同时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发展,真正发挥森林兴民的作用。四是根据河流功能差异和周围景观特色,科学进行功能定位、制定发展规划,例如韩城市通过建设生态景观长廊、生态文化绿带等不同类型的河岸绿化,结合“引黄入城济澽”和9个生态湖项目,构建林水相依、水水相连的森林生态网络,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文化传播提供平台,实现森林惠民。
其他文献
超仿棉是一种兼有涤纶和棉优良特性的新型聚酯纤维,其顶破强力和吸湿性能与棉相似。采用分散染料对超仿棉聚酯纤维针织物进行染色,研究染液pH值、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
对非对称重频阻尼系统,结构设计参数产生局部修改量时,将导致状态向量摄动变化,从而使模态分析工作变得较为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状态向量梯度的快捷而紧凑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科技力量发展迅速,国民经济和生产力也日渐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与此同时,拔地而起的建筑群和快速、方便的交通线路等在施工、运营过程中引起的一些非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