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40年代建筑师们开始提出“中介空间”的概念,欲创造出更富于人性的建筑空间,摆脱早期功能主义过于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要求而忽视人性需求,荷兰结构主义大师阿尔多·范·艾克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中介空间:“狭义中介空间——将更多的关注局限在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融合,是微观层面的中介空间;广义中介空间——突破单一空间层级间的过渡融合,提出相对层级间转换过渡的中介空间,从单一层级下的建筑个体扩展至高一级的组群层次(如建筑组群层次、景观组群层次)、城市空间组群层次乃至整体环境层次”。从而使得由微观层面的“中介空间”不断延伸扩展形成宏观层面的“中介空间体系”。本论文以此为主脉,以广义和狭义中介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不局限于传统的视角——“中介”来重新探讨审视城市景观的建设,探索一条优化城市景观的景观设计途径。本论文从中介空间的基础理论出发,根据刘滨谊风景园林三元论,并且结合景观生态学、景观形态学和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深入探析城市景观中介空间的基础框架理论,并将理论研究运用于城市景观环境中:首先探讨了宏观层面的中介空间体系之于城市生态景观的价值;接着研究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中介空间形态途径;最后通过活力途径的建设,激发中介空间的社会效益。据此,本文不仅立足于现有的理论研究进展,更试图从多学科领域下深入研究城市景观中介空间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深化景观中介空间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希望能为今后的中介空间和中介空间体系的实践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现实根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对相关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述和总结,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第二章为引言,在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本文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三章对中介空间理论基础的研究,首先对中介空间产生的基础和动因进行研究,并且对其三个重要特征——生态特征、形态特征和活力特征进行分析,再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理论对宏观层面的“中介空间体系”进行生态学分析,接着利用景观形态学对宏观层面的“中介空间体系”和微观层面的“中介空间”的形态进行分析,最后从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对其进行活力分析。第四章为中介空间在城市环境中的运用途径的研究,以案例为例,将城市景观中介空间理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运用用于实践中,以期对以后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第五章为全文进行总结后,提出相关思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