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蚜(Aphis gossypii)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南疆爆发为害,因其个体小、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较难防治,不仅造成植物营养成分的流失,还是植物病毒传播介体,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棉蚜防治仍以人工喷洒或机械化打药为主,效率低下,无法解决棉田蚜虫短时间内爆发扩散、统防统控的目的。无人机植保技术由于喷施作业效率高,操作便捷,对作物不产生二次伤害、节药节水等优点,已逐渐被棉农接受而用于蚜虫防治。但无人机植保技术在防治棉蚜中由于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大多凭经验或参考地面喷雾确定剂量和配置方法、造成喷施作业效率和作业效果差,也容易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通过研究南疆棉田温湿度变化与棉蚜发生消长规律,掌握棉田棉蚜发生危害规律;根据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的特点,开展了植保无人机棉田喷洒雾滴沉降规律、飞控参数测定、低空减量施药技术研究;通过室内与大田试验相结合方式,研究了不同杀虫剂对棉蚜防效及对天敌的毒力,为棉田有效防治蚜虫及农药的减量增效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温湿度与棉蚜发生消长规律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蚜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次迁入棉田,温度在1828℃,湿度在5%-10%,有蚜株率低于5%,百株蚜量总体不超过30头;随着温度的升高,蚜虫数量在6月下旬左右达到峰值,此时平均温度3133℃,湿度18%-30%,有蚜株率达到95%以上,百株蚜量平均在28786头左右;7月下旬,棉花进入花铃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棉蚜数量开始逐渐消退,平均温度为2932℃,湿度在17%-23%,有蚜株率在30%60%,百株蚜量平均为8031头。2.MG-1P型无人机喷雾参数对棉花冠层雾滴沉积分布及棉蚜防效的影响为了阐明MG-1P型无人机航空喷雾在棉花冠层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及棉蚜防效,研究了不同飞行参数下MG-1P型无人机的有效喷幅,以及不同喷雾作业参数下棉花冠层雾滴沉积分布规律和棉蚜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飞行高度为2.5m时,有效喷幅为4.7m,雾滴在棉花冠层的覆盖密度最大,雾滴分布均匀性最好,不同作业高度下,2.5m高度对棉蚜防效最好,达96.83%。综合考虑雾滴沉积分布特性和棉蚜防治效果,喷雾参数应选择飞行高度为2.5m,喷幅为4.7m的作业参数。3.不同类型杀虫剂对棉蚜与十一星瓢虫的毒力测定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对棉蚜毒力最高的是5%双丙环虫酯DC对棉蚜毒力最高,48h-LC50达24.71,46%氟啶·啶虫脒WG次之,48h-LC50值为34.50,70%吡虫啉WG对棉蚜毒力最低,48h-LC50为17.43;对十一星瓢虫毒力最高的是70%吡虫啉WG,48h-LC50为131.38,而5%双丙环虫酯DC对十一星瓢虫毒力最低,48h-LC50为1093.39;不同药剂选择性毒力比值(十一星瓢虫LC50/棉蚜LC50)依次为5%双丙环虫酯DC31.69>46%氟啶·啶虫脒WG>22%氟啶虫胺腈SC>65%吡蚜·螺虫乙酯WG>70%吡虫啉WG。4.新疆棉田棉蚜飞防药剂筛选及减量增效研究无人机喷施8种药剂,通过筛选出对棉蚜防效最佳的药剂进行减量试验,测定药剂减量后对棉蚜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后7d,22%氟啶虫胺腈SC、70%吡虫啉WG2种药剂对棉蚜的防效最好,分别为96.2%和92.4%,22%氟啶虫胺腈SC、70%吡虫啉WG减量试验表明,施药后7d,2种药剂的常规用量减少10%和20%时,防效分别为75.1%和70.2%,与常规用量(CK)无显著差异,但当减量到30%时,防效分别为51.6%和64.7%,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施药后15d,两种药剂减量10%,防效分别为87.1%和54.5%,与常规用量无显著差异,而其它减量处理均与常规用量(CK)有显著差异,在生产实践中,推荐22%氟啶虫胺腈SC减量10%每15d喷施一次,可以达到与常规用量喷施相同防治效果,70%吡虫啉WG减量20%每7d喷施一次,可以达到与常规用量喷施相同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