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不仅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全方位改革和推动,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的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在中国全面展开,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变为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也从1992年的27.63%提高到2005年末的42.99%,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繁荣,同时还引起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造成我国利益群体的重新分化。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因此,妥善解决城镇化过程的利益分化问题,完善对相关利益主体合法权益的保障措施,研究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问题,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内容;第二部分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利益群体的基本类型,、并对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则对利益分化产生的双向影响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深入研究现实社会结构中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利益分化产生的原因,及其与社会不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五部分则从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保障等角度提出了控制过度利益分化、进行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