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科技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目前已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的中心,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而科技不会自动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优势的实现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将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利的科技支持和人才资源。
要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加快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知识经济和新知识观的迅速崛起,大学凭借其高深知识的应用服务社会以创造价值,已经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进整个社会的中心。大学己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而占普通高校总量92%以上的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组织部分,理应在高校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武汉市高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因此,进行武汉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对于提升武汉市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武汉高校的综合实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技术转移的实践活动,具有转化主体多样性、高风险性、长期性和商品交换性等特征。高校的科技成果因其特有的形成条件,表现出高技术、技术成熟度不高、潜在效益高和部分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特点。社会需求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原动力,直接转让和产业化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两条主要途径,同时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成果自身逐步完善的过程。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以及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本研究立足于加速我国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收集和分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针对问题,建立起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多方位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来联接高校、企业、科技中介、政府四方资源。达到内外系统高效运作的状态,实现“多赢”格局。构建校企的互动合作,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创新点,以期通过对校企内外部发展现状的剖析,由外及内,建立科技成果校企互动转化系统,实现全方位对接的格局。这也符合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导方向,即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环节和影响因素较多,国内外学者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不完善、管理体制存在异端、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等几个方面。需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脸,来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应注意: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应摆正位置,充分发挥其扶持和服务的重要作用。对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府立法、设立专门机构、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校企合作、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加快立法支持、转变大学办学理念与改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建立或重建高校科技推广的机构、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增加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等政策建议。美国大学经理人协会应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而产生,随着社会技术转移需求的增加而发展。其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有力地促使美国大学学术研究成果商业化,促进了美国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借鉴美国AUTM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基于我国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议#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武汉是科教大市,但是科技、教育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武汉必须依靠高校这支重要的科技生力军,激发它们的科研潜力,加快武汉高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使武汉更加强大。本文以武汉高校的科技活动和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对高校科技投入和产出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武汉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渠道较为简单,不利于武汉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其社会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了武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促进经济发展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主要是现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导致武汉高校在科研观念、导向、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及推广平台等方面做得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剖析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在科技转化中的重要性,从资源要素的多元化、决策思维的中庸化、价值塑求的满意化、主客关系的复杂化等角度揭示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动因,从和则机制、谐则机制以及耦合机制角度探讨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运行机制,论述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和谐管理的实现途径,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最后,根据分析评价,提出促进武汉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