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醇树脂裂解过程的理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裂解碳所具有的优异热物理性质,糠醇树脂在高温下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普遍,如作为活性碳、玻璃炭、锂离子二次电池炭电极的前驱体,碳基复合材料中的浸渍剂以及高温粘结剂的基体等。糠醇树脂在高温下发生开环到成环以及重组成碳或裂解成小分子气体等的裂解反应,这对碳化产物结构/性能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解析糠醇树脂的裂解机理,对于合理设计和优化高温热处理工艺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糠醇树脂的裂解,传统的实验角度已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由于过渡态、中间体等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常规的仪器表征手段难以捕捉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因此难以对裂解过程/机理的基元反应进行深入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量子化学的发展以及计算技术的提高,从理论角度对反应机理进行剖析已成为新的重要研究途径。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Gaussian03程序包,通过QST2(QuadraticSynchronousTransit)和IRC(IntrinsicReactionCoordinate)等方法,在B3LYP/6-31G**、MP2/6-31G**等水平下研究糠醇树脂的裂解过程,其中包括:单呋喃环裂解开环及结构重组成碳过程的反应路径;糠醇树脂在单呋喃环、双呋喃环以及三呋喃环等不同层次结构单元的开环反应路径;开环产物之间的Diels-Alder成环反应路径和糠醇裂解成小分子气体的反应路径。并在B3LYP/6-31G**、MP2/6-31G**等水平下对反应路径中的各种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计算能量和零点能校正,进而比较各种反应路径的活化能。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   (1)糠醇树脂中的呋喃环开环倾向于在碳氧键处断裂,H2O的参与以及呋喃环上的氢原子或(亚/次)甲基上的氢原子的迁移都将促进碳氧键的断裂,有利于呋喃环开环,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裂解反应周围的气体成分来促进/抑制开环反应,而对碳氧活性键的保护,将有助于提高呋喃树脂的耐热温度,为陶瓷改性填料的优化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2)开环反应所需活化能都较高,表明糠醇树脂中的呋喃环在常温下较为稳定,只有在较高的温度下才可能开环裂解。并且开环反应的活化能随着糠醇树脂中呋喃环个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表明交联程度较高的糠醇树脂不利于开环反应进行。   (3)无H2O参与时,糠醇树脂中的呋喃环开环产物为链式不饱和酮结构,开环反应路径表现为两种方式:在迁移过程中,若(亚/次)甲基上的氢原子先被呋喃环上的氧原子吸引,然后再迁移到邻近的碳原子上,需要经过两个过渡态和一个中间体;若氢原子直接迁移至相邻呋喃环上的碳原子,则只需经历一个过渡态即开环。前一种开环方式的活化能要比后一种开环方式的活化能低。   (4)有H2O参与时,糠醇树脂中的呋喃环开环产物为链式饱和双酮结构,反应路径只经过一个过渡态。   (5)Diels-Alder成环反应是一个典型的协同反应,只经过一个过渡态就得到六员碳环结构,而且反应路径的活化能较低,受反应物片段大小的影响较小。表明糠醇树脂裂解残基之间经过一系列的重组反应,五员呋喃环将迅速地转化为更稳定的六员碳环。通过对裂解残基的挽留与转化重组,可有效提高热处理的残碳值。   (6)糠醇树脂中的氧原子可以以H2O、CO、CH2O等小气体分子脱除。   (7)氢自由基的产生与迁移,有利于C3H4与乙炔的重组成碳反应的进行。已有的实践对比也表明,分别在HCl或Ar气氛下的炭化,在HCl条件下的热处理可得到更高的残碳率。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加强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上海市200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上海民营企业整体经营发展较为稳定,劳动用工形态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微型企业作为我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的同时各类劳资矛盾也迅速增加,此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我国劳动法律适用的前提.劳动关系认定不明,将导致跨境派遣外国人在我国就业时无法得到劳动法律制度的保障.基于对20份裁判文书的分析,目前实践中法院对不同
环境污染物数量巨大且种类繁多,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还可通过空气、水、土壤、沉积物以及其他环境介质进行迁移转化,部分有毒有害的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污染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受其基本物性的影响较大,比如理想气体热容,蒸汽压和蒸发焓等性质对污染物的挥发甚至远距离迁移都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物质还可能与大气环境中的自由基比如羟基自由基和硝基自由基等发生二次反应,其中相关反应速率
学位
生物矿化(Biomineralization)是指在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下生成无机矿物质的过程。由于矿化材料具有特殊的组装方式、结构以及优异的性能,通过仿生矿化来指导多功能复合型材料的合
本文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了2种微纳米有机-无机杂化纤维,第一种是以前驱体载体无机溶液浸渍法制备粘胶基氧化锆纤维布,第二种是用共混造粒-熔融纺丝法制备纳米改性竹炭聚丙烯纤维
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特性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应用到工业和日常消费品中。其中,纳米银是使用最多的纳米材料。硝酸银作为抗菌剂用于保存水和食物,其使用历史更为
新能源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希望。其中,太阳能以其无污染、无噪音和来源稳定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特别是太阳能发电(光伏)技术,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但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例仍然很低,高成本是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光伏产业中目前晶体硅太阳电池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高效率和高稳定性。而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薄膜太阳
大气气溶胶是目前世界所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大气气溶胶会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造成作物光合作用下降,导致作物减产。为进一步探明大气气溶胶所产生的太阳辐射减弱对农作物光合生理及荧光特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CK,自然光)、处理1(T1,15%自然光)、处理2(T2,20%自然光),处理3(T3,40%自然光)和处理4(T4,60%自然光)五个不同太阳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