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是人地关系与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难点,已成为全球土地计划和未来地球计划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全球乡村衰退背景下,乡村旅游尤其是遗产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选择红河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区不同旅游发展模式的黄草岭村(观光和接待)和胜村(接待)为研究对象,以两村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土地利用图为基础,分申遗前期(2005-2009年)、中期(2009-2013年)和后期(2013-2017年)三阶段进行研究;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评估思路,运用替代成本、市场价值和影子工程等定量方法量化两村耕地、林地、草地3类土地利用类型的11种服务价值及其变化;从村民经济收入、客观福祉和主观福祉三方面对申遗(2013年)前后人类福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旅游发展模式的两村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人类福祉间的关系,并提出改善人类福祉的对策。研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遗产区村寨可持续发展规划,实现乡村旅游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具体结论如下:(1)村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期间两村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总体趋势相似,两村都是耕地和草地减少而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增加量最多,建设用地动态度最大,但黄草岭村和胜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最多的是分别是草地和耕地,建设用地动态度分别为21.54%和11.18%;建设用地扩展方面,黄草岭村和胜村的扩展强度指数分别为0.36和0.23;两村房屋均呈现平面和立体同时扩张的趋势;黄草岭村蘑菇房和胜村土掌房的外部风貌和内部结构都发生显著变化,但变化后的房屋建筑材料、房屋结构、屋顶形态以及内部设置都呈现了趋同化,其使用功能也由以村民自用转化为游客住宿和餐饮等为主。(2)村寨生态系统服务变化与土地利用的影响。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上看,研究期间黄草岭村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1309.73万元,胜村则减少169.96万元;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看,两村耕地和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草地则呈现持续减少的状态,林地产生的服务价值最高;从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看,研究期内,两村气候调节、固定土壤、废弃物降解、保持土壤肥力、初级产品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都呈增加趋势,其中,气候调节价值最高,黄草岭村因发展梯田观光其休闲娱乐价值增加1249.20万元,而胜村却没有,说明旅游发展模式对两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影响较大;从村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看,黄草岭村和胜村都是林地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贡献率分别为40.72%和53.82%,因而是主要的贡献因子;两村耕地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量对两村总服务价值变化影响较大,敏感性分别为67.61%和29.11%,是主要的敏感因子。(3)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研究期间两村人类福祉变化明显。村民经济收入方面,黄草岭村旅游服务收入和单位土地面积村民收入分别增加53.82倍和36.81万元﹒hm-2﹒a-1,胜村分别增加8.89倍和6.07万元﹒hm-2﹒a-1;客观福祉方面,申遗前后,黄草岭村年均值依次为9.04和12.09,胜村为9.16和11.95;主观福祉方面,申遗前后黄草岭村得分均值分别为87.43和98.42,胜村为85.64和97.75,总体上黄草岭村村民人类福祉水平高于胜村;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村民福利的影响看,申遗前后黄草岭村和胜村由于草地面积减少,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气体调节和净化环境功能所产生的价值下降,而草地大量转化成林地,导致固定土壤价值有所增加;村民收入、饮用水质量、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睡眠质量和村里组织活动的满意度是导致村民福祉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