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梦得(1077-1148)是两宋之交的一位学术巨擘,他才华横溢,博通文史,学问精深,著述宏富,现存著作有《石林居士建康集》、《岩下放言》、《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春秋传》、《春秋考》、《春秋谳》等,近年来,对叶梦得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文学方面,而对于其《春秋》学则关注较少。从其现存的《春秋》学著作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春秋》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其《春秋》学不仅对于《春秋》经传研究、先秦礼学研究多有裨益,亦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其人、其学、其文。宋代的社会危机与《春秋》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北宋前中期,由于“冗兵、冗官”、外族侵扰、道德沦丧、经学因袭旧制等原因,使得这一时期的《春秋》学呈现出“不惑传注、创发新意”的特点,思想上则表现为突出“尊王攘夷”。北宋后期及南宋前期,由于党争以及金兵入侵,这一时期的《春秋》学在突出“攘夷”和“复仇”的同时,更积极倡导政治变革,虽有部分学者游离于时代之外,但总体上呈现出“牵合时政,借经淑世”的特点。宋代的这些社会危机又是《春秋》成为有宋一代之显学的根本原因。叶梦得《春秋》学与宋代的时代背景及其人生经历皆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人生中有很长时间都隐居于湖州乌程卞山石林,在此期间,其创作了《岩下放言》以及《春秋谳》、《春秋考》、《春秋传》,从《岩下放言》的记载来看,其隐居期间的述作皆是完全从学术而非社会的角度出发的,这就使其在认定《春秋》性质时,在认为《春秋》是经的同时,不否认史的作用。但是,叶氏毕竟也是一个有经世致用抱负的传统文人,故其《春秋》学虽多能跳脱时代藩篱,但从细微处观察,仍能体察其“尊王攘夷”和“复仇”的时代气息。此外,据叶梦得《春秋考》自序及其自述之《春秋》三书阅读顺序来看,大致可推测其三书的成书时间。叶梦得治《春秋》,最为关注的便是礼制,因此其三书对“五等爵称论”以及“雩礼”和“天子丧葬礼”都进行过一番考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体系既体现了叶氏的《春秋》礼学思想,又贯穿于其解经的始终,是叶氏《春秋》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具体来讲,其“五等爵称论”分为四个方面;其对“雩礼”的看法分为五个方面;其对“天子丧葬礼”的看法则分为十个方面。除探讨礼制之外,叶氏还对“三传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进行了批驳。其对三家之批驳,多能直击要害,以正三家之失,虽有时说法亦非为确证,但其前后牵合,言之有理,自成一家,对后世研习《春秋》经传者大有裨益。叶氏《春秋》三书具有较大的价值。首先,一方面确实广征博引,多援引古代典籍解经,故多“语有本原”。但同时,有时又不免妄以己意解经,因此就显得证据不足,从而呈现出“澜翻过甚”的弊端。好在叶氏解《春秋》,“语有本原”的占据多数,瑕不掩瑜。其次,叶梦得《春秋》学与其文学相互影响,其解经时的注重史实与为文时的以例服人一脉相承,同时其文学又多以《春秋》时事为题材,又常常呈现出功业思想和英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