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已经具备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大学生。一方面,课堂活动能帮助他们发展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活动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活动安排提出最高的要求。本论文数据来自于第7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的20堂教学录像,作者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课堂活动分为六类,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并计算每一类活动的数量以及占比以期直观反映出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特点。根据以上数据,作者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上有何特点?(2)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在不同课型中有何特点?(3)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在不同课堂阶段中有何特点?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大学英语课堂活动在认知范畴上不平衡,大部分活动属于较低层次认知领域(69.12%);(2)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的分布在不同课型(阅读课和听力课)中呈现出差异;(3)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的分布在不同课堂阶段中呈现出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提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意识,适当增加培养学生高认知能力的课堂活动数量;(2)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可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不同课型与不同课堂阶段的特点;(3)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重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使课堂活动设计更具系统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