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和认知方式。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感受某一事物。本文正是从认知的角度对汉语隐喻词汇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隐喻具有普遍性,人类各民族、各种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积累,从而产生共识文化。共识文化反映在语言中便凝结为共同的文化语义。有共识文化就会产生相似的隐喻。然而,由于各民族的语言都有其相当悠久的历史,它们负载了大量有关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学典籍等方面的独特内容。因此,每个民族总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他们将自己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投射到语言上,并由此使得人类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呈现出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差异。本文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汉语隐喻词汇的普遍性、文化性和网络性特点,并比较了英汉隐喻词汇的不同,以期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的背景、对象、方法和意义。第二章主要阐述了隐喻在词义生成中的重要作用。隐喻是词义生成的重要途径。很多时候,只有通过隐喻构建词义,才能对原来停留在混沌世界中的事物或状态等进行称说。只有依靠隐喻词汇,才能实现对这些事物或状态的认识。本章从构成新词的隐喻、词义发展中的隐喻和词义运用中的隐喻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隐喻在我们掌握己有概念或形成新概念新词义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主要阐述了隐喻词汇普遍性、文化性和网络性特点。隐喻词汇的产生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因此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对同一事物可能有不同的隐喻方式及其表达,我们可以从隐喻词汇看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隐喻词汇同时又具有网络性特点,主要表现在隐喻构词的网络性和词义扩展的网络性两个方面。了解和研究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汉语隐喻词汇的认识,从而更好指导留学生的词汇教学。第四章是隐喻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分析。根据隐喻词汇的三大特点和隐喻认知的相似性基础,我们提出了对外汉语隐喻词汇教学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除了讲清其概念意思外,还要渗透一些汉语的文化背景,通过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的比较,来了解不同语言的所受文化规约的异同,利用“同”扩大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指出“异”可以防止“负迁移”,运用隐喻词汇的网络性解释词义引申,使留学生举一反三,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词义,引导学生将语境知识与隐喻的主观感受相似性理论相结合来理解词语的喻义。最后结语部分指出了本文对运用这些理论如何更好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只做了初步探索,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