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模式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让文理兼修、文理兼考、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同时也更有利于高校选拔和挖掘有潜能的学生。随着江浙一带对高考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在辽宁省2019年发布的《辽宁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3+1+2”的高考模式,即改变传统的文理科选择方式,将高考科目的选择模式改为了语文、数学、英语必选、物理和历史二选一、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任选2门学科,每科分值不变[1]。但伴随着这样的科目选择模式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挑战。受江浙一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启发,辽宁省很多所高级中学也开始思考和研究并尝试采取该教学模式。本论文对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该模式进行了总结,具体工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一些教育文献的了解后,笔者对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发展背景以及概念界定、理论依据进行了讨论分析。以笔者在辽宁省海城市腾鳌高级中学的实习经历作为案例,笔者利用了问卷调查法、实际教学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度总结和剖析并阐述了个人观点。(2)选师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教师的共同配合,其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选师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针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教师在选师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压力增加”、“老师课表编排困难”“学生分层困难”和“学生在选师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的时间管理”等问题,问题进行了个人观点阐述,并结合在在辽宁省海城市腾鳌高级中学的工作经历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学校实施选师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经验和不足,尝试寻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个人建议。(3)笔者对高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圆锥曲线复习-椭圆》)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后,如何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设计,并对设计原因和学生的反馈效果进行阐述。通过对学生状态表现以及高考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为辽宁省其他高中的教学模式实施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