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细胞类型的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模型,观察细胞感染EBV后,DC-SIGN/DC-SIGNR表达的变化,研究DC-SIGN/DC-SIGNR与EBV感染的关系。通过病例-对照实验进一步研究 DC-SIGN/DC-SIGNR 遗传多态性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易感性的关系,为探索EBV感染上皮细胞和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及早期预警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胃腺癌AGSEBV(+)细胞制备EBV,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分离及用细胞因子刺激分别培养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用所得EBV直接感染人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淋巴瘤细胞KMH2和鼻咽癌细胞;同时用感染了 EBV的KMH2细胞与4株鼻咽癌上皮细胞共培养,建立鼻咽癌细胞EBV感染模型。2.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PCR, RT-qPCR)以及In-cell Western检测各类型细胞感染前后DC-SIGN/DC-SIGNR表达水平变化。3.利用DC-SIGN/DC-SIGNR竞争性抑制剂甘露聚糖,竞争抑制EBV感染实验:单核细胞加入甘露聚糖,孵育1h后,再进行EBV感染,RT-qPCR检测EBV感染相关分子的表达。4.用RT-qPCR分别检测鼻咽癌组织、鼻咽粘膜慢性炎患者鼻咽粘膜组织中DC-SIGN/DC-SIGNR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情况。5.应用质谱分型及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序等技术检测DC-SIGN/DC-SIGNR遗传多态性。通过卡方检验和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应分析。结果:1.EBV能够直接感染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KMH2细胞。且使用甘露聚糖竞争抑制EBV感染单核细胞时,单核细胞感染率下降。感染后的单核细胞可检测到DC-SIGN表达下调和DC-SIGNR表达上调。感染后的淋巴细胞和KMH2细胞可检测到DC-SIGN/DC-SIGNR均表达上调。2.EBV颗粒直接感染鼻咽癌上皮细胞的效率低,而鼻咽癌细胞株与KMH2 EBV (+)共培养后能被EBV感染,且感染后的鼻咽癌细胞株可检测到DC-SIGNR表达上调,DC-SIGN在鼻咽上皮细胞中未检出。3.鼻咽癌组织、粘膜慢性炎鼻咽粘膜组织中DC-SIGN/DC-SIGNR的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SIGN颈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健康人群和美国白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鼻咽癌患者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R颈区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健康人群和美国白人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R颈区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广西鼻咽癌患者和健康人群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在广西鼻咽癌患者中9次重复等位基因占有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中占有的比例。5.广西NPC组和健康对照组中DC-SIGN rs7252229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 rs7252229位点GC和GG基因型能够降低NPC的发病风险,调整OR值分别为0.076倍(95% CI: 0.008-0.690,P=0.022)和 0.056 倍(95%CI: 0.006-0.487,P=0.009)。结论:1.EBV感染单核细胞、淋巴细胞、KMH2、NPC细胞株后能够引起DC-SIGN/DC-SIGNR的表达水平发生不同改变,因此我们推测DC-SIGN和DC-SIGNR参与了 EBV感染细胞的过程,且根据细胞类型不同作用不同。2.EBV感染上皮细胞的途径更倾向于细胞间相互作用而非直接感染途径。3.DC-SIGNR颈区重复序列多态性与NPC的易感性有关。4. DC-SIGN rs7252229 SNP位点与NPC的易感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