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编外员工的激励研究,有着深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意义。高校的后勤服务工作,承担着教学、科研等事业发展的大量基础性保障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作为高校后勤人力资本主体的编外员工,其工作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后勤的实际效益。在新的形势下,规范建立积极、合理的激励模式,充分调动编外员工这一群体的工作主动性,有效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保持强劲的生命力与竞争力,已然成为摆在各高校后勤面前的重要课题。论文首先对文献及理论的阅读、分析与整理,评述国内外关于高校后勤编外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探寻本选题的研究内容与对象,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后勤编外员工的特点、共性需求以及激励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对E高校后勤服务总公司的146名编外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系统归纳了E高校后勤针对编外员工的实践激励举措,详细分析了E高校后勤编外员工的特点以及激励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注重运用激励理论进行结果解释,从而提出适用于高校后勤编外员工的有效激励形式,优化编外员工激励体系的举措,以及建立与编外员工激励相适应的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后勤编外员工的激励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正确看待编外员工这一群体。编外员工是高校后勤主体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同时,要辨证客观地看待编外员工的流动性,稳定编外员工队伍的关键是要保持好20%核心骨干员工的稳定性。其次,注重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要激发好编外员工这一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依赖于多种激励方式的综合运用与有机融合,尤其是物质激励、发展激励和情感激励这3种激励。接着,注重分类分层进行激励。对编外员工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等不同的需求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特别要重视对骨干员工和普通一线员工施行差别激励。最后,注重发挥约束机制的作用。要建立适用编外员工的约束机制,配合激励机制的实施,来发挥出更好的功能与成效,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