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是创新战略和技术进步的结果。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发展几乎同步,并且国内在具体形式上,出现了新的创新和发展。自1997年开始在中国出现,2013年互联网金融呈现出“井喷式”、爆发式增长。互联网金融凭借组织模式及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优势,去掉原有渠道,降低了交易成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整合了资本供求关系,满足了广大小额散户和市场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融资服务的需求,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爆发式增长和粗放型发展是中国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特征,当前发展尚处于“资金聚集、风险聚集、监管缺位”的初级阶段,传统金融交易中的信任和风险问题依然是互联网金融首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产生、演化和风险控制问题,进行基于信用问题的互联网金融信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然后对嵌入社会网络的互联网金融信贷进行演化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异族侵入互联网金融的异化分析,引入复杂网络等相关理论和实证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对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以规避或减弱,并对其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管,再基于Credit Risk+模型的互联网金融信贷风险研究,这对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分九章。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并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方法,同时提出了本文的几个主要创新点,并对所涉及的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概述。本章相继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研究动态及其评述,其次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出发,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特点、模式以及趋势对已有文献进行了述评。第三章通过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概述,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平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指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面临着社会征信体系欠缺,人才短缺,互联网金融技术缺陷,风险控制问题,法律还不健全,监管与发展不相适应等众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是信用和风险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信用和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第四章基于借贷者信用等级等指标对国外的Prosper平台和国内的P平台为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哪些因素对信贷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哪种类型的贷款最受欢迎等,有利于下文进一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和风险问题。第五章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互联网金融信贷理论和行为分析。指出在互联网金融信贷中,行动者是偏好信任还是欺诈,这是由一个文化选择的综合因素驱动的,因此,进行了信任或欺诈偏好的演进分析。在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中的信任或欺诈情况进行了均衡调整,得到一般和极端均衡解,并对其进行了扬弃,分析了均衡的收敛性与福利。通过嵌入社会网络理论的推导,给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有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问题提供路径。第六章弥补了第五章分析的缺陷,尽管第五章的演化分析只能很好的描述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但不具有很好的描述群体行为的功能。为了更好的描述群体性违约风险的性质,本文创造性的考虑了异族入侵模型在互联网风险的控制问题方面的应用。为此目的,我们通过将信贷违约风险比作一种“病毒”,将单种群传染病模型改造为一个多种群相互侵入的“多种群传染病模型”,并进而提出了描述多种群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本章通过一些简化的假设求解了这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并指出了在均匀网络和无标度网络中,如何控制风险的问题,并测算出了控制风险的临界值。第七章,如果要收集相关数据对本文所发展的多种群异族侵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那将非常困难(可能是另一个课题),所以本文尝试使用creditrisk+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行业风险因子间协方差相等时,复合伽玛模型和多元系统风险模型,与csfb模型和两阶段模型相比,能更好地反应现实中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水平。当行业风险因子协方差不相等时,复合伽玛模型和多元系统风险模型的var值依然比csfb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要大。复合伽玛模型相比多元系统风险模型,对贷款组合信用风险水平却存在低估现象,多元系统风险模型能更好的评估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水平,这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问题。第八章针对归纳总结的互联网金融伴生的风险和存在的问题,具体给出了针对信用和风险改良方面,优化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建议。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在总结前文各章节的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后续研究的设想。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目前,中国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论文评论性的观点较多,但实证性研究和动态分析的文献很少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以国外的prosper平台和国内的p平台为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对进一步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和风险问题有重要意义。二、论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进行了互联网金融信贷的核心问题(信任问题)的理论和行为分析。对互联网金融信贷中的信任或欺诈情况进行了均衡调整,并对均衡解进行了扬弃,分析了均衡的收敛性。三、在第二个研究基础上,本章创造性的考虑了异族入侵模型在互联网风险的控制问题方面的应用。为了更好的描述群体性违约风险的性质,我们通过将信贷违约风险比作一种“病毒”,将单种群传染病模型改造为一个多种群相互侵入的“多种群传染病模型”,并进而提出了描述多种群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微分方程。本章通过一些简化的假设求解了这些非线性微分方程。对于均匀网络的情形,违约风险发生大范围扩散的可能性不大。而对于无标度网络的情形,违约风险门槛值还将显著的受到网络的度的值的影响(反比关系),并将该值计算出来了,还做了仿真图形分析。有利于对金融风险的控制。网络的度值越大,表示该无标度网络中的个体成员之间的联系越密集,网络的复杂程度会很高,将是典型的“小世界”特征。在这样的网络中很可能导致违约风险的大幅度上升。实际上,2008年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人类世界关系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有强烈的影响。四、如果要收集相关数据对本文所发展的多种群异族侵入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那将非常困难(可能是另一个课题),所以本文尝试使用Credit Risk+模型对互联网金融分行业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该模型从提出之初,一直被用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估量上,模型本身在研究中也不断演变被完善,还对比了由Credit Risk+模型改进出来的几个模型CSFB Credit Risk+模型、复合伽玛Credit Risk+模型、两阶段Credit Risk+模型、多元系统风险Credit Risk+模型的先进性。并使用互联网信贷平台四个行业的贷款数据,在不同置信水平下,对不同模型下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水平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