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神生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具有属人性。精神生产的发展能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性动力支持和帮助。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建设,提倡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需要物质生产发展的坚实后盾,更加离不开精神生产的精神性动力支持。一方面,当代社会随着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另一方面,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越高对精神生产的依赖性就越大,如果不能和精神生产并肩发展,物质生产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在发展中出现自身所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精神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就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提出、内涵和特点作出了较为系统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讲提到的“精神食粮”,到《神圣家族》中首次提出“精神生产”的概念,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对“精神生产”概念的明确定义,充分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的一贯性发展过程。关于精神生产的内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给出了科学合理的阐述,我们以之为理论依据,给出精神生产这样的定义:所谓精神生产,就是人们借助于物质的手段,运用主体特有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行科学、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哲学等意识的特殊生产形式,即生产现实精神产品的实践活动。精神生产的特点而言,本文以物质生产特点为依据,从精神生产的劳动形式、观念性、自主性、多样性、主体性、社会性以及受价值规律的影响这七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阐述了精神生产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规律。主要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方面对精神生产的形式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精神生产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的决定性、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反作用、统治阶级思想的影响和精神产品的世界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精神生产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包括精神生产对人的发展的内在精神驱动价值、激发主体活力的价值、开发主体潜能的价值和提升主体素质的价值。就精神生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动力支持作用进行了论述,从而使精神生产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类发展的精神需求,推动人类的发展、进步。第四部分精神生产的发展、建设。结合十七大报告中的“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就精神生产发展的群众性、创新性、继承性和开放性原则进行了述论。再就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生产的内容,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实际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进行了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指导和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