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是一种海洋浮游硅藻,分离于湛江中联养殖有限公司的对虾高位池,是对虾养殖池塘中常见优势种,对稳定养殖环境、改善水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国内外鲜有关于条纹小环藻的研究资料,且现有的硅藻培养液配方对其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物理、化学因子对条纹小环藻生长的影响,初步提出培养条纹小环藻的生态条件优化组合。对虾养殖环境中,微藻群落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对水质的调控作用极其重要。本文选择条纹小环藻(Cyclotella striata)、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进行室内构建群落实验,观察群落发展过程,提出群落稳定期、条纹小环藻和波吉卵囊藻的生物量比率等简化的群落特征参数,并初步探讨了群落稳定性与这些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对条纹小环藻培养的单因子实验结果进行ANOVA和Duncan多重比较,其结果如下:1、温度为30~40℃时,比增长率(μ)和叶绿素a(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温度组(P<0.05)。条纹小环藻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30~40℃。2、照度为29~146μmol.m-2.S-1时,μ显著大于其它照度组(P<0.05);10~59μmol.m-2.S-1时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照度组(P<0.05)。光周期为12~24h时μ和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光周期组(P<0.05)。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最适照度范围是29~59μmol.m-2.S-1,光周期范围为12~24h。3、海水密度为1.015~1.030g/mL时,μ显著大于其它海水密度组(P<0.05);1.005~1.030g/mL时,Chl 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最适海水密度范围为1.015~1.030g/mL。4、pH为8.5时μ和Chl a含量均最大(P<0.05)。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最适pH为8.5。5、氮浓度为1.88~7.53mmol/L时,μ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0.94~7.53mmol/L时,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磷浓度为0.015~0.235mmol/L时,μ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0.015~0.117mmol/L时,Chl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铁浓度为0~47.2μmol/L时,μ差异不显著(P>0.05);2.95~47.2μmol/L时,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硅浓度为0.28mmol/L时,μ最大(P<0.05);0.14~0.28mmol/L时,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最适氮浓度范围是1.88~7.53mmol/L,磷浓度范围是0.015~0.117mmol/L,铁浓度范围是2.95~47.2μmol/L,硅浓度范围是0.14~0.28mmol/L。6、添加1~10000μg/L浓度的维生素B1(VB1)对条纹小环藻生长有抑制作用,0.005~50μg/L的维生素B12(VB12)对条纹小环藻生长无影响。条纹小环藻培养液中不需添加外源性维生素B1和B12。7、铜浓度为4.0×10-8mol/L时,μ和Chl a含量最大(P<0.05)。锌浓度为10-8~10-6mol/L时,μ显著大于其它浓度组(P<0.05);10-9~10-7mol/L时,Chl a含量显著大于其它密度组(P<0.05)。锰浓度为10-4mol/L时μ最大(P<0.05),但显著抑制藻叶绿素a的合成;锰浓度为10-7mol/L时,Chl a含量最高(P<0.05)。条纹小环藻生长的最适铜浓度是4.0×10-8mol/L,锌浓度范围是10-8~10-7mol/L,锰浓度是10-7mol/L。对单因子的实验结果回归分析,得到各参数的最佳值组成优化组合,并经四次传代实验、最大收获密度及存活时间实验,其结果如下:第一代实验,Cy-1组(优化组)比C组(对照组)的收获密度增加了46%,μ增加了17%。第二代实验,Cy-1组比C组的收获密度增加了27%,μ增加了20%。第三代实验,Cy-1组比C组的收获密度增加了21%,μ增加了16%。最大收获密度为76×104个/mL,对照组为64×104个/mL,比未优化培养下增加19%。一次接种存活时间为86d,对照组仅为50d,延长了72%。初步验证了优化组比对照组有更快的生长速率、更大的收获密度和更长的存活时间。采用正交实验方法构建微藻群落,结果表明:湛江等鞭金藻、条纹小环藻、波吉卵囊藻初始生物量比例在1:16:2(在高营养条件下)和1:25:25(低营养条件下)构建的群落均具有最大的群落稳定期,而湛江等鞭金藻与条纹小环藻、波吉卵囊藻初始生物量比例在1:16:8(高营养条件下)和1:25:25(低营养条件下)时稳定期末条纹小环藻和波吉卵囊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率最大。湛江等鞭金藻初始接种密度为0.8×104个/mL比3×104个/mL更有利于延长群落的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