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与国企改革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tiankun7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国企改革从1978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在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债转股、公司制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后,从经济效益上来讲,部分国企改革已初见成效,但仍有大量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在这些改革措施实施之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改革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一些公共品价格偏高等等,因此审视国企改革十分必要。本文从国有企业的本身属性入手,试图从国有企业理论本身找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立足点。 无论在西方学界和国内学界,都承认国有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有社会功能,本质上不仅有经济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也就是说国有企业本质上与普通企业逐利的本质是有区别的,具有双重属性。因而当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仅仅从经济属性的角度而不考虑社会属性进行改革必然会带一系列不符合国有企业社会属性的结果,因此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必须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 本文先从国有企业的理论出发探讨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继而描述了我国的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经济属性不足的现状,从双重属性的角度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理由,并回顾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在第三部分,本文回顾了国有企业改革过于强调经济属性的改革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并从双重属性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在第四部分又从国有企业双重属性角度提出了若干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首先,从国有企业双重属性角度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类,即根据各行业国有企业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的轻重进行定位,这样有助于明确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其次,从国有企业双重属性角度论证了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必须包含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而不能仅仅从经济指标去考核。再次,从社会保障体系来看,本文从国有企业双重属性角度出发,提出国有企业的员工不能在第一次分配中额外获得社会福利和保障,而应当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在社会再分配过程中获得,而非片面提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另外,在政企关系、产权制度方面,也从双重属性角度提出了建议。 从国有企业本质角度去思索国有企业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宏观上可以明确国有企业的本质,明确国有企业的使命和任务,从而避免国有企业改革急功近利;从微观上讲,可以提供一条有益的国企改革新思路。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初,企业集群开始兴盛和发展起来,并逐渐显示出特有的竞争优势。如今,集群模式已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小企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问题也日益受
近代教育改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
伦理精神突出了行为准则在行为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一种客观的法,而经济行为遵循的是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两者实际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随着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企业诊断作为一门重要的应用管理科学,它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影响其运
<正> 1953年2月10日,《太原日报》在办了十七个月又十天后,宣告停刊。当时,正值1953年的春节前夕,许多同志怀着惜别的心情,告别报社,回家乡过年。那种依恋、那种心绪,充满淡
<正>门第是古时候区分家族地位高下的标志。钱多的或权大的显贵之家称为"高门",没钱的或没权的卑庶之家称为"寒门"。"高门"自然在社会上的地位就高,而"寒门"自然在社会上的地
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所有重要方面,正是其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才使得它们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的研究对象,而财务管理反过来又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从定量方面进行决策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集中于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在不牺牲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个性化的生产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的生
本论文对中韩缔结FTA给韩国农业部门带来的影响以及在推进过程中预计将出现的主要争论点进行了分析。与中国缔结FTA能确保韩国优先接近中国这个国际性大市场,能消除贸易摩擦,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由于光伏电站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兴产业,工程建设涉及消防设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介绍了光伏电站的分类、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