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理论在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体现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翻译学的建立离不开对古今中外翻译理论发展成果的转换、继承与借鉴。这一观点已经被很多翻译理论家与实践家所提出并论证。本文写作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中西传统翻译理论的梳理与转换以构建中西方翻译理论对话的平台。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虽然有零散、不系统和过于经验化的先天性不足,但它对于现代译学的建立有着充足营养,值得译学理论研究者们给予充分的注意。本文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中西方传统译论进行对比研究以发掘二者所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西方现代核心翻译理论――对等理论在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体现。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分期与分类研究,大部分的理论家还只是囿于对零散的传统译论进行时间上的断代,很少涉及理论的本质规律。但是以王宏印为代表的翻译理论家已经开始对中国传统译论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卓有成效地转换与归纳。这些研究奠定了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对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着重梳理出中西方传统译论所共同关心的三个理论问题:翻译策略与方法、翻译原则与标准以及对译语读者的观照。通过对中西方翻译理论的梳理与解读,笔者对中西方传统译论的特点从五个方面作出了概括性的对比:实用性与理论性,模糊性与清晰性,悟性与理性,保守性与创新性,中立性与神秘性。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翻译对等理论的起源、翻译对等的概念、对等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观点与相应的理论成果。第三章是关于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对等的本质、翻译对等的原则与标准、对等理论的类别。这一些内容构成了本文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主要发掘了对等理论在中国传统译论中的体现。首先从文化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着手,引出两种重要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归化与异化,然后通过对比Nida和严复、林纾翻译中的归化策略,以论证其理论的一致性。其次,根据Nida对功能对等的论述和严复对“信”的论述,论证了其理论在翻译原则与标准上的一致性。最后,通过对比,论证了Nida和严复对于译文读者的重视与观照。最后一章是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者对于翻译的策略与方法、翻译的原则与标准、译语读者的重视与观照,都同样持谨慎与科学的态度,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也为中国传统译论与西方现代译论的对话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从而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现代翻译学的建设不能脱离对古今中外翻译理论成果的转化与借鉴。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为第三人利益法律行为,即赋予第三人以纯粹的法律上权益的法律行为。传统的为第三人利益法律行为的生效模式有两种,即双方行为模式与单方行为模式。双方行为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合同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最主要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得到了普及性的使用,特别是十九世纪后半叶,合同法领域中一个突破性的创举——格式合同产
地震作用下可液化地基中桩基的水平承载特性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在桩基设计中对于地震作用下液化土中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存在着一些简化方法,难
采用溶液涂覆-固化法制备了硅橡胶/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复合膜,实验研究了涂覆次数、硅橡胶溶液浓度、涂覆温度和固化温度等对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复合膜在
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是刑事诉讼庭审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别从法律规定、被告人和被害人三个角度进行阐述,认为应该细化简化诉讼审
体裁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深入研究的一个重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功能语言学者和语篇分析学者们广泛地分析了各种不同的语篇的语类结构,并已取
<正> 本次调查从2008年4月到2008年5月,持续近1个月的时间,以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739份。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汉语言语交际中的“不是+(主语)+v+(宾语)”这种口语交际中十分常见的语言成分。它本身有意义,但独立于句子结构之外,不与其它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去掉它
应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丹尼斯克公司编写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丛书《益生菌与健康生活》,已经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分4个主要章节,图文并
本试验以五味子1年生、2年生和6年生植株为试材,研究了五味子地下横走茎、根、及地上茎形态解剖结构和不同节位腋芽亚显微结构的差异,并对其地下横走茎的形态发生进行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