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共土地政策与广大农民的互动过程,它不仅要实现物质利益再分配而且要在农民与地主之间实现权利置换。然而,客观的现实基础是在华北广大农村地区利益分配和权利置换的基础却不十分的完备,因为土改时期农民面对的毕竟是一个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政党、政权及其全新的政策。文章以诉苦为突破口,把它作为一种解构、认识土改动员,并逐步分析中共作为一个外来的、相对陌生的政党,是如何通过诉苦这一手段,调和中共政策与固有的农民传统习惯、思维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进而又是如何转化、引导并最终利用这种矛盾为自己服务的。在中共独特的以革命为主导意识形态指导下的土地改革,它是一系列有序的技术手段的集合体(派出工作队→调查摸底→诉苦→选定积极分子→重组农会→斗地主→分财产),一步承接着一步。文章认为,在土地改革众多环节中,诉苦是有序开展土改的基础性的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文章将以1946—1949年华北地区土改中的诉苦为研究对象,通过解构一场成功的诉苦大会,在运作模式、运作思路、具体的运作步骤与方法,来分析在诉苦作用下的土改进程,并辅以伴随着这一运动而变化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心路历程,以“为什么应运诉苦——怎么诉苦——诉苦的步骤与方法”为基本线索,导入一个与传统土改研究有区别的线索,即走出就中共这个政治主体自身研究的范畴。从社会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角度,对诉苦展开研究,揭示出中共是如何通过诉苦这一技术手段对农民日常生活中那种较为自然状态的“苦难”和“苦难意识”加以深化并上升为一个阶级的“苦难”,进而将这种阶级苦难巧妙地融入到紧张的战时动员,使内战初期处于明显劣势的中共成功地取得了大打人民战争的无尽的政治资源和物质资源,并在在较短的时期内迅速地扭转战局,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研究诉苦就是要展现共产党籍此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