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脑梗死的院内死亡分析及基于网络的恶性脑水肿预测模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列线图
  目的:大面积脑梗死(LHI)是最危重的卒中形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本部分研究的目的是发掘仅接受内科治疗而未进行手术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我们收集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入院的187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寻找院内死亡的相关指标并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它们的预测性能。最终联合所有独立预测因素以建立列线图预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
  结果:研究最终纳入了158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其中有58名在住院期间死亡。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我们发现年龄(校正后的比值比为1.066;95%可信区间为1.025–1.108;P=0.001),中线移位(MLS,校正后的比值比为1.330,95%可信区间为1.177-1.503;P<0.001)和中性粒细胞淋巴比(NLR,校正后的比值比为3.319,95%可信区间为1.542-7.144;P=0.02)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NLR相较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更好的预测性能。最后我们联合所有独立预测指标建立了列线图,该列线图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95%可信区间为0.794-0.908。
  结论:本研究发现年龄,MLS和NLR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兼具精确性和实用性的列线图预测患者的预后。
  第二部分:基于网络的恶性脑水肿预测模型
  目的: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来说,恶性脑水肿的其最常见的致命并发症且死亡率高达80%。建立准确便捷的恶性脑水肿预测模型对其潜在机制的理解和临床风险评估十分重要。
  方法:我们连续纳入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于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在发病24h内入院的142名LHI患者。恶性脑水肿定义为患者在院内死亡并伴有明显的占位效应(中线移位≥5mm)。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寻找恶性脑水肿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联合所有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基于网络的动态列线图。
  结果:通过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我们找到四个独立预测因素,分别是中线移位(MLS),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累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梗死和卒中前诊断的房颤(KAF)。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R软件的“Dynnom”软件包建立了名为MANA的网络动态列线图(www.MANA-nom.com)以计算具体的预测值。该模型的C值为0.887±0.041,内部验证后的AUC-ROC为0.887(95%可信区间为0.828~0.934).
  结论:中线移位、NIHSS评分、累及大脑前动脉供血区的梗死和KAF为恶性脑水肿的独立预测指标。动态列线图是预测中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生MCE的一种方便、实用、有效的临床决策工具。
其他文献
目的:  对133例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总结Alpor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遗传型和基因突变特点,分析XLAS、ARAS、ADAS3种不同遗传方式AS患儿临床病理差异以及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童肾病专科住院确诊的133例AS患儿。总结其临床病理、皮肤胶原蛋白
目的:探讨RNF4和p27kip1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研究RNF4通过p27kip1对胆管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胆管癌手术切除的35例病人的肿瘤组织和35例配对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上述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NF4和p27kip1的表达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RNF
学位
背景和目标:肌少症是一种以肌肉质量、强度和功能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常见于老年人。其发生发展与诸如营养、老化、运动、激素水平、肌卫星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基因等多种因素相关。既往研究已证实淋巴细胞可影响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过程,进而我们猜想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可能与肌少症患者肌肉质量的流失相关联。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丰富对肌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认识,并尝试探索肌少症患者
学位
目的: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是目前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首选方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针对治疗后可能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出血增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成像技术,研究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认知功能及临床出血事件
第一部分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动脉僵硬度增加是持续性血压增高引发的血管代偿性变化,目前针对动脉僵硬的病理生理尚未阐明,众多研究提示免疫系统可能在动脉僵硬度增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一种的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方法。本实验通过研究高血
学位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NMOSD)患者在疾病发作期对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反应性的预测因素,帮助临床医师快速识别对大剂量激素治疗反应差的NMOSD患者,从而尽早启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LEX)等其他替代方案。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纳入了217例NMOSD患者,其中有152例患者对激素
脑小血管病对抑郁发病风险的影响:一项基于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  目的:通过对多项关于脑小血管病与抑郁之间关系的队列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探讨脑小血管病对抑郁发病风险的影响。  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考克兰图书馆及搜索会议论文摘要和查找相关参考文献,纳入从1947年1月1日到2019年9月6日所有关于脑小血管病和抑郁之间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由两位研究者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运用人工智能常用算法建立动脉瘤破裂的预测模型,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特征,验证机器学习在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领域的适用性,比较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探索较合适的算法,以期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并做出最佳的医疗决策。  方法:颅内动脉瘤数据来自2014年至2018年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的患者,分为动脉瘤破裂组和动脉瘤未破裂组,两组均由CTA检查确诊。
目的:烟雾病是一种进行性颅内大血管狭窄伴异常血管网形成的少见脑血管病,部分患者可合并动脉瘤,本文通过分析成人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寻找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可行的治疗办法。方法:选取2011-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影像资料及入院、出院评估资料、记录治疗方式、随访资料;以同期住院的不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作为
学位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IL-1β、IL-6、IL-10等与缺血性卒中后重度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以及其作为重度PSD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研究方法:(1)本项目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进行病人纳入,并连续进行3个月的随访,获得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2)共纳入了213例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