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不断升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其保护和传承问题一直备受学界的关注。在相关景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既能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旅游化生存”得到较好传承,同时又是提升景区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能对推动我国旅游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提供指引。传统的以抓点方式为特征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旅游发展的需要,以游客为主的各种自助旅游、深度旅游、定制旅游等模式已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管理者如果想规划开发好民族文化旅游,就不仅要充分利用好当地既有的各类传统文化遗产,还要更加重视外来游客对该地区民俗风情、居民素质、经济发展等整体环境的感知评价。然而,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这个客体进行,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游客这个主体。本文则是选取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4A级景区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景区作为研究点,基于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价值感知差异和开发状态感知差异,以及以上感知差异对其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该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对策。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确定了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感知中的文化审美价值感知、历史教育价值感知、社会经济价值感知三个维度,以及状态感知中的原真性状态感知、市场化问题感知两个维度,并分别就以上五个维度和游客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假设,认真设计和向游客发放问卷,并利用SPSS和AMOS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同时,本文还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焦点访谈。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审美价值感知对游客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不具有影响;历史教育价值感知对游客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有正向影响;社会经济价值感知对游客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有正向影响;原真性状态感知对游客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有正向影响;市场化问题感知对游客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有正向影响。此外,对三位专家的焦点访谈结果也从侧面验证了以上结果。最后,本文针对问卷分析和焦点访谈的结果,结合桃坪羌寨-甘堡藏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从提升游客感知的角度对该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民族地区旅游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建立健全保护开发机制,确保非遗传承可持续(2)加强本地非遗的对外宣传,切实提升游客非遗感知(3)维护非遗文化生态环境,稳固非遗旅游原真性体验(4)调整非遗旅游化生存模式,创新展示非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