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ibao774313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是为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实现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功实施对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全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可以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政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然而,由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调节的对象是稀缺资源及资源的分配使用,用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就具有充分的理由和学科优势。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经济学内涵、动力机制、宏观因素、微观基础、评价体系、系统优化进行了研究。 论文认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机制。在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上,这种特殊机制要求长江上游地区为后代及下游地区生产较多的生态环境产品;在怎么生产的问题上,这种特殊机制要求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来协调安排资源和产品在代际之间、区域之间、流域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流通、交换、分配和消费。显然,需要对现行制度进行大量的创新,这种特殊资源配置机制才能发展成熟,发挥更大效益。探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产生的动力机制,分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展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基础,建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变化的综合测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使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这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机制发挥更大效益的措施和途径,也就是探求如何更好生产的问题,这也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 论文指出,淮河治理的经验表明,生态环境工程是耗资巨大,可能收效很小的工程。进行经济学分析,探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理性,探求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发挥更大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十分必要。事实上,
其他文献
能力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英语听力也一样,它需要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想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必须从平时的一招一式抓起,听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要运用策略
现行版《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有"小姑始扶床"一句。"扶床"的释义众说纷纭,出现许多牵强之解,将"小姑"的年龄解为十岁左右。从典籍用例来看,"扶床"一词已见于南朝佛经,是文化交流引起
作为而今无线通讯发射机中组成中重要的一部分,功率放大器地位毋庸置疑。近几年无线通信迅猛的发展,频谱资源的紧张使那些频谱利用率更高的调制信号成为主流。这些调制信号对
<正>国网江苏电力在响应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的同时,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不断深化供电服务公司规范管理,强化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
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全球化,国际商务活动的日渐增多,社会对商务英语口译人才需求也日趋旺盛,同时对口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课作为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必修课。如何使口